这里有厚植产业集聚、企业林立的丰沃土壤!这里有无数逐梦筑梦、步履不停的年轻人!这里的居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1992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2010年3月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是黄河三角洲地区首家、全市一家国家级开发区。三十年来,一路栉风沐雨。三十年来,一路高歌奋进。如今,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迸发出了夺目异彩!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美实景
开发区CBD实景
“2017年开始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以来,目前已经到了‘五年取得突破’的重要节点,也到了聚力攻坚突破的关键时期,这几年,我们深切体会到,新旧动能迭代的过程就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李耸深有感触地说。2021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83%,数字经济总量达到96亿元。
近年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旧动能“转”出了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新材料产业发展集群成势。发力功能陶瓷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稀土催化材料、铜基新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等5条产业链,加快推进总投资245亿元的氧化铝连续纤维、液体微孔过滤材料等60个重点项目。
——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实现重大突破。波鸿轨交年产30万片高速车轮项目全线投产,打破意大利和德国企业的长期市场垄断,高铁车轮“材料——车轮——车轴——轮对”的完整产业链条正在加速形成。
——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起势。高水平建设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上海电气、中船海装、金雷重装、天能重工等21个产业链项目落地,构建起了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建设速度走在全省三大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前列。
——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规划建设了15平方公里的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52个,建成东营软件园、光谷未来城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2家,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服务上云用云企业超过300家。
……
新兴产业多点开花、优势产业持续壮大的同时,开发区“有保有压”,把传统产业升级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之一,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加速升级:
“保”字当头——发挥传统产业基础优势,实施了总投资165亿元的兆源机电清洁能源及轨道交通电磁线产业园、威玛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园等24个项目,推动传统产业与前沿技术“高位嫁接”,不断释放传统产业新活力;
“压”字发力——认真落实“三个坚决”要求,设立传统产业禁限制目录,严格项目审批,坚决禁止“两高”及产业链条以外项目盲目上马,坚决守住高质量发展的底线。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润马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有了这些新出台的扶持政策,开发区有色金属、海洋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老树”发出了“新芽”。
2022年上半年,全区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26.7%,拉动工业增长6.8个百分点,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推动力。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67%,数字经济在产业转型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这组沉甸甸的数字,是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站在新旧动能转换考场上交出的优异答卷。
“将来锦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不用出社区就能买到常用药,真是太方便了!”家住锦华小区的刘奶奶说道,她早些年腿脚受过伤,行动不方便,现在期盼的事就是家门口的卫生服务中心早日建成。如今,在金辰路以南、锦华路以东,原胜东医院院内,锦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综合楼已拔地而起,预计年底竣工。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效舒心的政务服务
作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点项目、民生实事,锦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综合楼项目总建筑面积12684.8平方米,总投资8940余万元,建成后将大程度满足居民诊疗需求,锦华小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进行常见病、多发病就诊。
医疗是民生之需,健康是幸福之基。近年来,开发区深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行动,在加快推进锦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的同时,新建7处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230万元为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机构配置了智慧随访、康复诊疗等设备,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利、更加舒心。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今年重点实施了民生实事项目56件、总投资13亿元,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始终把群众的衣食住行、安全冷暖放在重要的位置,城乡低保、困难群体救助等标准较去年再提高了10%以上,位居全省、全市前列;
就业服务更加。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650个,培训各类技能人员2000余人,全区城镇新增就业7400余人,增长69.33%,失业人员再就业2600余人,增长177%,群众获得感、满意度进一步增强;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小学食堂效果图
教育资源更加均衡。继续深化学区制改革试点,加快总投资7.2亿元的东凯中学二期、莒州路小学等6个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9所学校食堂新建改造任务,全区基础教育优化;
……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把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做普惠的民生福祉,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主城区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宜商宜居宜业的高品质城市。
“我们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启动第二轮生态环保和‘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的同时,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健全城市精细管理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如今城市发展环境已呈现新面貌!”市生态环境局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副局长王磊说道。
今年以来,开发区加足马力推进总投资11.2亿元的水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全力抓好总投资3.5亿元的雨污分流改造项目,累计投资1.2亿元实施湖州路、徐州路等重大景观绿化项目4个,莒州路、沂州路等城市道路交通提升项目15个。截至10月13日,全区优良天数比率为69.9%,同比增加0.9个百分点,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实现。
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个民生项目建在了老百姓的心坎里,一件件民生实事犹如一股股暖流,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一幅幅新美的民生画卷徐徐展开……
9月22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又拓展了自己的航空“朋友圈”——诚城·东营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招商签约仪式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空港产业园举行,中大型无人直升机研发制造、空地一体化空管云平台、触摸显示屏研发生产等总投资13.1亿元的8个入园项目现场签约,预计实现年总产值16亿元,解决就业470余人。
众多“高大上”项目缘何选择落地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申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彬彬介绍道:“完善的上下游配套产业对我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如山东东珩国纤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性能氧化铝纤维及其制品项目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山东米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PET芯材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飞机内饰领域,产业集聚对相关联项目形成了一定‘磁吸力’。”
△ 山东金雷新能源重装有限公司车间施工现场
立足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依托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国瓷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字号”平台,近年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推动高精特新项目批量落地,全区项目建设呈现出总量扩容、质量升级的良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从体量上看,今年共实施重点项目369个,总投资20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0亿元,项目数量、投资总量、年度投资连续两年实现翻番,再次创历史新高。
——从速度上看,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办理新模式,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的综合保障机制,项目建设不断提速增效,全区17个省重点、51个市重点项目全部超额完成投资计划。
——从结构上看,工业项目、“四新”经济项目、“十强”产业项目投资分别增长59%、58%和63%,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0%和117%,高于项目总体增长水平,项目结构持续优化。
“我们牢固树立‘选商选资’理念,用好‘招商引资热力图’,紧紧围绕央企、国企、500强企业,沿产业链开展招引活动,项目招引成效显著。”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部负责人生钦红说道。今年上半年,开发区新引进签约项目116个,计划总投资522亿元,到位省外资金99亿元,其中,500强项目10个,“四新”经济项目15个,项目签约总额、到位资金额均居全市第1位。
同时,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生态,开发区逐步成为全市创新中心。目前,全区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287家,占全市的1/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5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83%,均居全市第1位。近三年来,开发区累计为区内企业兑现科技创新奖补资金8600余万元,带动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超过29亿元。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
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4.1、3、3个百分点,居全市各县区、开发区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3%,均居全市第2位;实现进出口总额153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居全市第1位;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占全市的近1/3,居全市第1位,其他各项指标均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
带着沉甸甸的收获,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崛起之心更坚,进取之意更锐,担当之举更实,为民之情更真。聚焦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把准“四个高”工作要求,开发区必将以昂扬的姿态创新实干、以饱满的激情事争一流,奏响经济社会发展奋斗强音!
0546房产网(东营房产网):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东营市经济的一架马车,已成为东营市经济的重要一极,也是东营市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