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
以房抵债还是“低价团购”?
明明开盘了却从售楼处买不到房,而且这么快就有二手房流向市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开发商之前盖房子的时候借了人家的钱,现在用房子来抵。”上周六上午,记者在中介公司门店等业主时听到业务员们议论这嘎嘎新的二手房的来历。
这马上令记者想到,早在7月底该楼盘的一期开卖时,也曾出现过开盘不久房源就从二手房市场流出的情况。当时就有中介公司反映,该项目在没有取得预售证前,房源大部分就已经被“内定”了。莫非该楼盘的房子都已经低价卖给内部人士?
据本报2010年8月19日报道,某房主以单价3.9万买进一套房后又以4.2万售出,连付都没交,转手就赚了55万。而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的“房主们”赚得更多。
资金受阻 豪宅开发商遭遇尴尬
据记者了解,早些年北京一些开发商因资金困难而将新盘抵给自己的债权人,是否该豪宅开发商也正经历资金困难?
按照该项目开发商8月份公布的半年业绩显示,下半年要支付的地价为10亿元,建安成本48亿元,而上半年其获得协议销售额累计约125.1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销售总面积约105.23万平方米,下降22%。
花旗银行的分析报告指出,该公司负债比率过高,达到90%。房地产市场的整体环境正在恶化,且由于贷款政策紧缩,下半年交易难有强力反弹,因此该地产企业难以达到全年300亿元的销售目标。
而这个豪宅的地块在被开发商纳入囊中时就带着“高贵”血统,去年5月,开发商以超过10亿元的价格竞得该地块时曾引起业内轰动,楼面均价达1.5万元/平方米。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开发商拿地成本高,负债多,而豪宅总价高,贷款不易获得,短期内又难以回款,所以要低价进行“内部认购”,以期获得更快的资金回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