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湿地别样美,候鸟翩跹入画来。
当下,黄河入海口的万亩湿地间,鸥群翔集,鸟鸣啾啾,数以万计的鸟类正演绎“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闹景象。大天鹅、红嘴鸥、长脚鹬、白琵鹭等候鸟,或水中游弋,或岸边觅食,亦或翱翔天际,为迁徙之旅“充电蓄能”,同时也拉开了一出冬季观鸟的大戏。
◎ 胡宇斐
鸟儿被称为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和“监考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频频亮相广利河、丽日湖、西湖公园等地,其“归去来兮”的背后,折射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显著成效。
“这是白鹭筑造的巢穴,每年4至9月,会有两三千只白鹭在此繁衍栖息。”在东营市滨海盐碱地园林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郝木征指着眼前的白蜡林说道,“来这儿的白鹭主要是大白鹭、小白鹭和夜鹭,以周边水库、湿地的鱼、虾、昆虫等水生动物为食。”
◎宋树军
良好的植物群落、园林生态、水环境为白鹭提供了天然的觅食、栖息和繁衍的场所,而白鹭的到来也为开发区生态治理改良提供了有益范本。
盐生植物繁育为盐碱地披上“绿外衣”
东营作为退海之地,因土壤中含有大量盐分而成为许多植物生存的禁区,土壤重度盐碱化一度成为制约城市生态平衡和园林绿化的“拦路虎”。既有短板,如何破题?
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创新是关键。开发区成立了东营市滨海盐碱地园林科学研究所和东营市盐生植物繁育中心,以盐碱地科学改良利用为目标,在对引入植物进行生态安全性和适应性试验的前提下,开展园林植物引种试验、种质保存和部分优良品质植物的扩繁等,同时,筛选培育出生长势好、抗逆性强、耐盐碱、耐瘠薄土壤、观赏价值高的地被、乔木、灌木做基调树种推广到园林绿地中,进而提高植物物种的丰富度。
走进市盐生植物繁育中心,培养架上,一株株胎生麦冬幼苗在育苗盆里长势健旺。一旁的芳香万寿菊花开正盛,引得蜜蜂前来寻花采粉忙。隔三差五,工作人员都会将立架上装有碱蓬育苗的穴盘取出,观察碱篷幼苗的根系萌发情况,并对其株芽高度、叶片长度、主茎粗度等生长量做好测量记录。
据工作人员介绍,对于长势良好的幼苗,会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剂用来模拟土壤盐碱度,测定引种植物在以盐胁迫为主的条件下各类生理指标的变化,为大面积引种提供理论数据参考。
“前期,我们对引进的绣球、铁线莲、流苏、栎树等50多类目标树种开展适应性栽培、抗性试验,目前已培育出木瓜、海棠、茶条槭、萱草等近万株植物并应用在了城区公园及街道绿地,增加绿地植物种类的同时,也丰富了滨海土壤盐渍化地区的园林景观。”郝木征介绍。
生物防治拉起绿色生态“安全网”
近日,一场专门为有效遏制互花米草扩散态势,确保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的会议——第二次全国互花米草防治工作现场会在东营召开,值得欣喜的是互花米草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也提醒人们防治外来物种侵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
据了解,除了作为山东互花米草主要防治区外,开发区每年还会遭受蚜虫、天牛、木蠹蛾、美国白蛾等外来物种的侵害。为此,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严格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过去,园林人员通常以喷洒农药的方式消灭害虫,此举不仅会造成中性昆虫数量减少,也破坏了鸟类生存食物链。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从实际出发,贯彻“科学植保、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利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等生物防治手段逐步替代化学防治,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今年夏季,2000张异色瓢虫卵卡在明潭公园、秋月湖公园以及胜利公园里“安了家”。随着气温升高,附着在卡片上的异色瓢虫卵粒纷纷开始孵化,孵化完成后的幼虫正忙着捕食叶片上的蚜虫。
作为蚜虫的天敌,每只异色瓢虫从幼虫时期就开始捕食,一生可捕获1万余只蚜虫。“在园林病虫害防治方面,异色瓢虫并不是一个引进东营的生物防治物种。花绒寄甲、周氏啮小蜂、管氏肿腿蜂等作为天牛、美国白蛾、木蠹蛾等蛀干害虫的天敌,也在各绿地、公园内默默发挥着生物防控的作用。”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园林植物保护科副科长王洪芳介绍。
近年来,开发区综合采用人工挖除、生物防治、低毒药物等防治方法和深入社区联防联治的治理措施,在辖区14个公园及部分道路投放3万茧周氏啮小蜂,布设240套木蠹蛾诱捕器,累计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1.26万亩。
多举措齐发力做好生态“水文章”
水是生态之基,优美的河湖生态环境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生活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守护开发区碧水清流,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实施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加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行走在冬日里的开发区,植物园旁,清溪河畔,波光粼粼,驻足于“省级美丽示范河湖”的广利河,一幅岸洁水清,河畅景美,水鸟欢聚的景象映入眼帘。将视线拉近,一旁浅水区的水面上,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水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忙着对生物浮岛上的水生植物进行打捞清理,为明年栽种做清淤准备,同时,避免因天气转冷导致腐烂的水生植物对水体造成污染。
“每年3月左右,我们集中在广利河(开发区段)等水系设置生物浮岛,种植芦苇、蒲草、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利用其吸收水体内的氮磷钾等富营养元素进而降低水体内的COD、氨氮等指标,以此增加水体内含氧量,提升河水水质。”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水务中心余承蕙说。
水生植物作为一种有效的净化水体手段,在水质改善和生态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水务中心结合开发区的水文、气候、地形、环境等特点,因地制宜,推广种植挺水、浮叶、沉水、漂浮等水生植物种类,利用水生植物的层次、色彩、季相变化及净化功能,营造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东营湿地水生植物景观。
近年来,开发区以民生起笔,以生态筑底,扎实推进水环境治理:持续做好日常水质监测,科学制定河道水环境治理方案;落实河湖长巡查制度,加大河道巡查管护力度;全力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国控河流及部分内水系水质治理提升工程建设……奋力写好水环境治理生态答卷,演绎绿色发展的美丽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