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安澜,国泰民安,千年梦想在这里成为现实;芦苇苍苍,鸥鸣鹤舞,生态文明在这里蔚然成风;因油而建,因油而兴,油地融合在这里独具特色……这里就是东营,一颗冉冉升起的“黄河明珠”。
2021年10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东营市的黄河入海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黄河原蓄滞洪区居民迁建社区等,实地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总书记强调,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要强化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加强水生态空间管控,提升水旱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黄河沿岸安全。要抓紧谋划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科学论证、扎实推进。要加强种质资源、耕地保护和利用等基础性研究,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创新领域取得突破,将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扎实做好安居富民工作,统筹推进搬迁安置、产业就业、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要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夯实国内产量基础,提高自我保障能力。
牢记总书记嘱托,东营市全力抓好生态保护治理、盐碱地综合利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安居富民等工作,坚决扛起黄河入海口城市的重大责任,在全省全国大格局、黄河全流域中展现东营担当。
弄潮儿向涛头立,逐浪黄河当先锋。东营市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施的机遇,发挥油地校深度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用好黄河口国家公园、黄三角国家级农高区等“国字号”载体的助力赋能,勇毅前行、事争一流,一座独具特色、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湿地生态之城、创新创业之城、和谐幸福之城,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大河之洲、渤海之滨。
牢记重托勇担使命,讲好新时代精彩的“黄河故事”
答好“生态保护”之题 让更多鸟儿恋上黄河口
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入海口,凭栏远眺,察看河道水情,详细询问径流量、输沙量等。随后,他走进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听取黄河流路变迁、水沙变化和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情况介绍。他强调,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要抓紧谋划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科学论证、扎实推进。
初春三月,渤海之滨,浪激潮涌。由东营市区出发,驱车近两个小时,抵达黄河入海口。黄河两岸,草木蔓发,飞鸟翔集,水天相接……
黄河横贯9省区、流经5400多公里来到东营,携泥带沙在入海口处沉积,日积月累,造就了这片“共和国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这里也是我国暖温带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全球性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
黄河安澜,天下大穰。历史上的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据统计,从先秦到新中国成立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黄河安澜一直被习近平总书记记挂,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总书记指出,“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
2021年10月20日下午,总书记来到黄河入海口,走进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沿木栈道察看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实地考察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
“那天,我向总书记汇报了整个黄河流域的变迁情况,包括黄河的来水、来沙及水质变化,以及黄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情况,包括植物、水生生物及鸟类。”3月1日,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主任刘静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仍难掩激动心情,“当讲到我们根据东方白鹳的生活习性打造人工巢的时候,总书记非常感兴趣,笑着说,这是你们为东方白鹳造的安居工程,是不需要花钱的安居工程,免费的安居工程。”
刘静透过监测中心大屏幕的统计数据,向记者介绍了保护区1992年以来鸟类数量的变化——保护区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5种、二级保护鸟类65种。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
为保护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东营近年来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000多亩,开展水系连通、湿地修复等工程。2017年以来,自然保护区恢复湿地面积188平方公里。良好的栖息环境,吸引着数百万只鸟每年经由这里迁徙。“如今,这里已是鸟儿迁徙的重要中转站,有‘鸟类国际机场’的美誉,迁徙高峰期异常繁忙。”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赵亚杰说,全球9条鸟类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西亚和环西太平洋两条线路都经过黄河三角洲。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总书记十分关心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要求科学论证、扎实推进。这让刘静和同事们感觉担子更重,干劲更足。采访当天,刘静一早7:30出门,和自然保护区管委会领导一起去黄河南北两岸调度湿地修复工程,一直忙到下午4:00才返回监测中心。“目前我们已完成黄河口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进入创建实施阶段。本着打造全国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的目标,我们正扎实推进湿地生态修复、海岸带生态防护、互花米草治理和珍稀濒危鸟类栖息地保护等工程项目,促进生态系统更加健康,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
“让更多鸟儿恋上黄河口。”这是刘静和同事们的心愿,也是东营市的责任所在。如今,东营市正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答好“生态保护”之题,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突出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突出确保黄河安澜重大使命,突出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改善黄河三角洲生态面貌,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标杆,切实保护好万里黄河后一站的生态之美。
答好“盐碱地农业”之题 全力建设中国“新粮仓”
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考察调研。他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要加强种质资源、耕地保护和利用等基础性研究,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创新领域取得突破,将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昔日不毛之地,今朝沃野千里。
打造盐碱地农业创新高地,全力建设中国“新粮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黄三角农高区”)后,黄三角农高区锚定的新目标。
黄三角农高区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中心
黄三角农高区前身是始建于1950年的国营广北农场。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复设立黄三角农高区,2016年11月正式挂牌运行。作为第二个国家级农高区、滨海盐碱地和冲积平原的典型代表,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土壤分布广泛,面积达到43.97万亩,是探索盐碱地治理新技术的天然本底试验场。
“去年10月21日,总书记来农高区视察,走进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察看大豆、苜蓿、藜麦、绿肥作物长势,了解盐碱地生态保护和综合利用、耐盐碱植物育种和推广情况。他耐心倾听汇报,不时询问许多专业性问题,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总书记对盐碱地农业和农业科技的关心和重视,这让我们备受鼓舞。”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罗守玉对总书记视察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总书记在考察黄三角农高区时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种子是关键。向盐碱地要粮,向科技要粮,必须要解决育种“卡脖子”问题。
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
“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这10个字悬挂在黄三角农高区耐盐碱植物育种平台楼前,远远望去,十分醒目。“耐盐大豆品种可以说培育很成功,总书记视察的那片地去年大豆收成很好,亩产达到470斤,创了新高。”在黄三角农高区耐盐碱植物育种平台前,罗守玉望着盛放在玻璃器皿中的藜麦、苜蓿、燕麦等种子,面露喜色,这些“宝贝”,是经过生态化利用和种业创新培育而成的产量高、品种好的耐盐粮油作物,是盐碱地上的“金疙瘩”。
为解决盐碱地适生植物育种难、育种周期长、制种产量低等瓶颈,由黄三角农高区牵头,中科院主持设计,与山东盐碱地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农业大学黄三角盐碱地农业研究院等合作,共同构建起“实验室分子设计育种——人工模拟环境育种加速——田间耐盐梯度测试鉴定”三级育种体系,实现盐碱地适生植物快速育种。
在育种平台大厅墙壁上,还陈列着一个个长满“绿植”的“玻璃橱窗”,甜高粱、黑麦草、紫花苜蓿、田菁等作物在人工模拟的环境中长势喜人。“这是人工模拟环境育种加速器,育种材料通过多维度人工模拟环境会加速性状验证、提高稳定性,从而获得优良育种材料,然后进入第三阶段的实验田测试评估,终筛选出适宜大田环境的新品种。”挂职担任黄三角农高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的李军介绍说。
在黄河三角洲200余亩重盐碱地上,来自青岛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也在挥洒着智慧和汗水。在黄三角农高区管委会大楼3公里处的一片试验基地里,青岛农业大学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业研究院负责人韩成刚正带队调研。“我们的小麦育种团队今年种植了近5000份育种材料;藜麦团队种植了9个品种(系)、60份种质资源及50份育种材料;过些日子,我们培育的大豆、花生等将陆续进入播种期。”望着远处的种植基地,韩成刚的眼中充满希冀。
展望未来,东营市正依托黄三角农高区,着力构建盐碱地科技创新体系和盐碱地农业标准体系,着力推动盐碱地种业创新,着力突破盐碱地产业发展,打造国家盐碱地农业创新高地和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地,交出一张关于“盐碱地农业”的高分答卷。
答好“现代能源”之题 将能源的饭碗端牢在自己手里
2021年10月
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胜利油田莱113区块考察。他强调,解决油气核心需求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要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夯实国内产量基础,提高自我保障能力。要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他指出,石油战线始终是共和国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要继续举好这面旗帜,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上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
1961年,在东营这片土地上,喷出华北平原股工业油流,诞生了我国第二个大油田——胜利油田。
2021年10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了解油田开发建设历程和研究院总体情况。研究院成立于1964年,集勘探、开发于一体,被誉为胜利油田的地质“参谋部”“作战部”“科技推进器”。研究院设有31个研究室和实验室,其中有两个实验室颇具影响力:一是页岩油实验室,它负责给岩石做“CT”,定位原油藏在什么位置;另一个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重点实验室,它主要研究将捕集之后的二氧化碳注入油层,这样既可以提高采油率,又能实现二氧化碳“入地为宝”。
“次这么近距离见到总书记,我心情非常激动。”在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页岩油实验室,担任地层古生物实验室副经理的方正伟感慨万分。他介绍,总书记视察后,胜利油田在页岩油勘探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上报预测储量4.58亿吨,实现历史性突破。
开发实验室党支部书记李奋表示,总书记鼓励他们要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要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这对科研人员是极大的鼓舞。“我们围绕着页岩油的技术攻关,正在做实、做深、做新,不断地进行技术攻关。我们一定不辜负总书记嘱托,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总书记到研究院考察,我作为科研人员的一分子,感到无比光荣。我们每一名科研人员一定会拿出百倍的精神头和干劲,为国家探寻、开采更多的原油,为国家能源保障作出贡献。”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曹小鹏说。
胜利油田莱113区块
考察研究院后,总书记接着来到位于莱州湾的胜利油田莱113区块,了解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应用情况。莱113区块地质储量285万吨,目前有油水井28口,日油3吨,是CCUS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应用的转化实践现场。
“总书记来考察时,这里正在钻探的是莱深斜2井,该井设计井深5653米,当时已钻至4768米,现在已完工投入使用。”在莱深斜2井前,胜利油田注汽技术服务中心员工李婷介绍。她表示,从胜利油田的发现井——华八井到莱深斜2井,见证着胜利油田钻探技术的日新月异。
胜利油田注汽技术服务中心二氧化碳项目部副经理刘鹏表示,总书记肯定了胜利油田研发的CCUS技术,强调要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如今,二氧化碳已成为胜利油田的驱油利器,我们正在开展国内百万吨级示范工程建设。”
刘鹏说,东部油区生产过程已实现清洁能源全覆盖,能源消耗总量和吨油气能耗连续6年下降。
将能源的饭碗端牢在自己手里,东营市正在积极行动。立志答好“现代能源”之题,东营支持中石化胜利油田和中海油渤海油田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胜利油田效益稳产2300万吨以上,渤海垦利油田原油上岸突破1500万吨,建设全国大的原油供应基地;落实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推进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
答好“安居富民”之题 让村民奔向美丽新生活
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营市杨庙社区考察,了解黄河滩区和原蓄滞洪区居民迁建情况。他指出,党中央对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群众安居乐业高度重视。要扎实做好安居富民工作,统筹推进搬迁安置、产业就业、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民生冷暖、情牵万家灯火,黄河滩区迁建百姓一直被他记挂心头。
去年10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庙社区考察。该社区是为改善黄河原蓄滞洪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新建的新型社区,住着来自11个房台村的1535户、4792人。
上世纪70年代,东营市黄河原蓄滞洪区群众响应国家号召搬迁至沿黄大堤的房台上居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2013年起,东营市对66个房台村进行拆迁改造,建设新社区,群众居住条件实现从传统落后到生态宜居的转变。
杨庙社区
如今,漫步杨庙社区,楼房耸立,整齐划一;为民服务中心、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公交车站亭、老年人活动中心,人们生活工作便利,交通出行快捷……
“总书记来到俺家后,看了卫生间、厨房、卧室,在厨房里,他打开冰箱,看到冰箱里有肉、菜、奶,他说很齐全。总书记还问购物、交通、上学、就医是否方便,工作怎么样。俺感觉,总书记非常关心咱老百姓生活。”杨庙社区居民程兰兰激动地说。
在程兰兰家客厅沙发上方,挂着一个精致的相框,里面装裱着总书记在他们家座谈时与大家的合影。“亲戚们来串门,都会先来欣赏这张合影,都很羡慕俺家。”程兰兰说,2016年,他们从沿黄大堤房台村的老房子搬进这套128平方米的套三房,丈夫在石油工程技术公司务工,她在社区编织专业合作社打零工,不出小区就可以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如今全家一年收入十七八万元,她对此很满足。
到达杨庙社区老年餐厅时,正值午饭时间。“我打了一份土豆炖肉,一碗鸡蛋汤,还有一个大馒头,只需要花一块钱。”83岁的程务政几乎每天都来就餐,直言“好吃又便宜”。老年餐厅负责人王祝娥讲起总书记考察时的场景倍感振奋,“总书记说,你们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有总书记的肯定,我会把养老工作当成一辈子的事业来干。”
“总书记对社区群众非常关心,从吃喝到出行,从生产到生活,询问得非常仔细。”回想起向总书记汇报时的场景,垦利区董集镇副镇长、杨庙社区党总支书记张麦荣心潮澎湃。“我有一个信念,一定不能辜负总书记的嘱托,一定要干出样来。”
如何将总书记提出的打造幸福社区要求落到实处?怎样做好杨庙社区“后半篇”文章?4个多月来,东营市、垦利区领导班子及张麦荣带领的社区班子一直在思考。他们借助外脑编制规划、结对共建争取支持,并建立顶格协调推进机制,分类制定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攻坚行动方案。“例如,在产业振兴方面,我们高标准编制整体规划,与国内一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聚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沿黄新型农村社区样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争取年内建成杨庙社区电商销售中心,多维度拓宽农品销售渠道。”张麦荣表示。
答好“安居富民”之题,这是东营市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要求锚定的目标之一。东营市将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不断扩大民生投入,扎实做好黄河滩区旧村台改造、南展区村庄搬迁改造后续扶持工作,进一步完善教育、卫生健康、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村民奔向美丽新生活。(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锡复春 周伟/文 黄光丽 锡复春/图)
东营市
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中国重要的石油基地,总面积8243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11月1日,东营市常住人口为2193518人。
东营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东北部、黄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带,东临渤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北靠京津唐经济区,南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向西辐射广大内陆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营是伟大的军事家孙武故里、山东地方代表戏曲吕剧的发源地和中国第二大石油工业基地胜利油田崛起地。在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中,东营排第31位。2021年,东营市实现生产总值3441.72亿元,同比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1.83亿元,同比增长5.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08元,同比增长8.5%;实现外贸进出口2011.88亿元,同比增长44.6%,高于全省12.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2位。2021年,东营各项经济指标进入全省中上游水平,新旧动能转换取得关键性突破。
记者手记
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如果没有石油,东营将会怎样?”曾几何时,这一度是东营人不愿意直面的一个问题。
在新发展阶段,伴随着湿地和油田的博弈、传统工业与新兴产业的较量,过于依赖石油资源的东营,发力寻找石油主导产业之外的新产业,希望探寻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新路子,找到助力城市二次腾飞的“密码”。
走出探索的迷茫,经历成长的蜕变,淬火磨砺的东营,终于百炼成钢。
一方面,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037个、智能化改造项目219个,烯烃芳烃、高端石油装备、橡胶轮胎、功能陶瓷材料产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另一方面,培育壮大新动能,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快速成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39.7%。东营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综合经济竞争力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47位。
如今,东风万里润“油城”。东营,正迎来建市以来大的历史机遇和战略机遇。
在东营深入采访的两天里,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东营考察带给全市干部群众的鼓舞和振奋,正凝聚为“人心齐、泰山移”的强大向心力和驱动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作为黄河入海口所在城市的东营,未来大有可为。
破浪前进,逐梦未来。东营市委市政府正抢抓机遇,锚定更大目标。东营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系统谋划、着力抓好一批有突破、见成效的大事要事,重点答好“生态保护”之题、“盐碱地农业”之题、“现代能源”之题及“安居富民”之题,加快把特色转化为优势,加速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同时,强化创新驱动发力“四新经济”,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加快推进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方向对了,路还会远吗?当下,东营上下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主动精神、实干精神,乘势而上、砥砺奋斗,在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中“打头阵”“当先锋”,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正在这里激情唱响。(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0546房产网(东营房产网):总书记亲临东营视察不仅是对东营这座具有战略意义城市的重视,也对东营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东营今后发展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