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东营市交通运输局抢抓机遇、攻坚克难、苦干实干,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突破了许多长期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的瓶颈,办成了许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交通运输各领域各方面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变化。现盘点如下:
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展现交通担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交通运输局迅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时间制定工作方案,全员放弃休假到岗到位,在全市设置56处防控点,24小时不间断检查,连续奋战30多天,构筑了严防疫情输入的“交通防线”。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关闭汽车站,停运班线客车、旅游包车、公交车,严防疫情通过交通工具传播。组建全市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车队,累计运送179批次、1259.8吨防疫物资,选派3名县级干部到福州专班连续工作8个月,有力支持了全国全省疫情防控大局。开辟防疫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车辆绿色通道,累计放行车辆18万辆次,保障了全市人民生产生活需要。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主动上门服务,为企业复工人员提供通勤保障,帮助243家交通运输企业顺利复工复产。在这场“抗疫”大战中,交通干部职工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受到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肯定。市交通运输执法监察支队被表彰为“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2名同志被表彰为“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开局良好。为突破东营市交通发展短板,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共实施重点交通项目27个,总投资近600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度分别是2019年的3倍、3.5倍,均创历史新高。市交通运输局作为专班办公室,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坚持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一切工作向前赶,全力协调解决规划、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经过一年努力,取得多方面重大突破,27个项目全部达到进度要求,其中已建成投用项目10个,正在建设项目11个,开展前期项目6个,为三年行动计划开好了头、起好了步,“十三五”实现圆满收官,为“十四五”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营市首条高铁---京沪辅助通道天津至潍坊高铁取得重大进展
三、京沪辅助通道天津至潍坊高铁取得重大进展。对东营市首条高铁——京沪辅助通道天津至潍坊高铁,全市人民高度关注、热切期盼。为早日让东营人民在家门口坐上高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组建工作专班,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全力以赴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多次到国家发改委、国铁集团和黄委沟通协调,在沿线八市率先完成用地预审、规划选址、各项协议签订和线路定测等工作。津潍高铁可研报告已完成国铁集团内部审批程序,近期经山东、河北、天津两省一市联合会签后报国家发改委审批,我省已完成会签;国家发改委、国铁集团已完成可研报告评估和行业审查,全线初步设计及专项评估工作已提前开展,为早日开工创造了条件。
四、交通运输事业顶层设计实现大提升。围绕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按照“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的思路,市交通运输局牵头编制了《东营市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5年)》,谋划实施总投资5608亿元的216个重点项目,规划构建以沿黄达海运输通道和沿海高质量发展走廊为骨架的“一横一纵”对外交通通道,打造沿黄沿海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交通物流重要节点城市,成为黄河流域便捷出海通道。规划编制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东营市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搭建起“四梁八柱”,提供了科学规划指引。
五、东营市入选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2020年10月21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布全国首批13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名单,东营市从60多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省入选的地市。为争取这一国家级招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交通运输局牵头,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东营胜利机场集团组建工作专班,安排专人盯靠,全力推进申报工作。入选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将进一步提升东营市在国内外航空器无人驾驶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对无人机研发设计、维修运营、生产制造等领域相关企业的吸引力,对于拓展物流配送、空中巡查、森林防火等上下游产业链,促进无人机芯片研发制造、航空配件和材料生产、无人驾驶培训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六、东营港疏港铁路正式运营。2020年9月28日,东营港疏港铁路正式运营。这是东营建市以来单体投资大的基础设施项目,是全国里程长的疏港铁路,也是全国地方铁路PPP项目,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等20部委评为全国PPP示范项目。正式运营后,通过德大铁路可连接国家铁路网,西接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促进东营市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北连京津冀、内蒙古和东北地区,促进东营市深度对接京津冀。通过黄大铁路连接朔黄铁路,可无缝对接国家能源运输大通道,成为向利津、河口、东营港运输煤炭,向山西、内蒙古运输成品油和散杂货的便捷通道,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黄大铁路全线通车。2020年12月26日,一列万吨重载列车从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黄骅南站驶出,标志着环渤海能源新通道黄大铁路提前全线开通运营,比计划时间提前16个月。黄大铁路是国家环渤海湾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216.8公里,其中东营市境内60.9公里,主要承担朔黄铁路能源运输疏解任务,与朔黄铁路、黄万铁路组成横跨山西、河北两省,北通天津港、河北黄骅港,南达山东龙口港的国家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干线铁路网。开通运营后,将进一步完善黄河三角洲地区及环渤海地区煤炭运输网络,有力促进河北、山东铁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八、东营市新增至济南直达特快列车。为进一步加强与省会济南的便捷联系,市交通运输局积极与国铁济南局沟通协调,经过努力争取,2020年7月1日,新开通济南至东营Z9257/8次直达特快列车,济南至东营运行时间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至2小时,票价保持不变,不仅实现了当天往返济南,还可在淄博站换乘高铁去往青岛、烟台、威海等城市,在济南站换乘高铁去往北京、上海、郑州、西安等城市,极大提升了市民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九、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大突破。针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不够、发展滞后的问题,市委组建了市铁路港航发展中心,统筹协调和服务保障港口、铁路、机场等建设任务。为破解东营市物流成本高、发展不充分这一瓶颈制约,市委组建了市口岸和物流发展中心,坚持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科学专业推进口岸和物流发展。为解决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问题,市委组建了东营交通发展集团,作为东营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承担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针对危化品运输部门监管不衔接、不融合的状况,市委研究成立市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市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服务中心,并以交通运输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主体,整合应急、公安、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监管平台,构建了“领导小组+中心+平台”现代化、专业化、智慧化监管机制,2020年,全市危化品车辆事故起数下降50%以上、伤亡人数下降60%以上。对东营的经验做法,国务委员王勇专门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尽快实现全省全覆盖;省安委会、省交通运输厅在全省推广东营市做法,省大数据局将其纳入数字山东建设典型案例,人民日报专版报道。
十、“三争”工作和对外合作取得重要成果。积极跑上去、走出去,争取上级政策、项目、资金等支持,取得重要成果。累计争取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无偿补助资金6亿元。天津至潍坊高铁项目列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规划纲要;争取国铁集团和国铁济南局支持,开通德龙烟铁路利津南货运站,结束了黄河以北无铁路货运的历史;淄东高铁、市域铁路项目列入山东城际铁路网规划近期建设项目和2021年计划开工铁路专用线项目清单;东营港环抱港池内航道、广利港1万吨级航道、广利港海河联运航道和中转码头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十四五”水运发展规划;滨东潍沿海高速项目经省交通运输厅同意列入全省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与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电建等12家央企国企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市政府与省港口集团、省机场集团、山东高速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借助央企国企和省属企业力量,共同推进东营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0546房产网(东营房产网):希望在今年(2021年),东营首条高铁---京沪辅助通道天津至潍坊高铁能开工建设,让东营市民早日实现高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