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房地产库存去化过程中,价格上涨趋势已从一线城市传导到二线城市。
销售的好转下一步传导到库存的下降和价格的上涨。70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从2015年4月起环比转正,一线城市价格环比增长快,从去年底就开始转正,之后一路向上,6月环比增长3.2%;二线城市2015年5月之后价格环比才开始转正,6月环比增长0.3%;三线城市价格环比至今为负,幅度有所收窄(见图3).
二手房价格表现与一手房总体一致,三线城市价格环比近2个月已经在0左右,一线城市6月价格环比为3.1%,相比5月环比3.8%略有回落。一线城市房价的上涨趋势市场已有共识,三线城市还未明显好转市场也已有共识,关键在于二线城市的表现,影响了一线二线三线的传导趋势。
根据统计局月度公布的房地产投资数据中,有一项商品房待售面积,根据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变化粗略估计库存去化情况。从2014年10月起,商品房待售面积以及其中的住宅分项同比一路下降,至2015年6月住宅同比增速降至19.3%,从一定程度上说明销售去化速度明显快于新增的住宅面积增速,地产企业新开工动力可能不足。更细致的库存去化指标还需要考虑库存消化时间等因素。
3、新开工和投资整体还未改善,一线城市土地成交已经回暖。
进一步分析到新开工和投资数据。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6月同比增速3.4%,相比5月略有反弹,但整体还处在相对较低的区间运行。考虑房屋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今年以来三项指标同比变化还未出现明显好转,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已经连续7个月在负值区间徘徊(见图4).
另一项用于参照的是商品房销售面积和本年购置土地面积的同比增速。可以非常明显看到销售从2015年3月之后同比转正并持续改善,而拿地速度却一路下滑,同样连续7个月同比负增长。
考虑4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指标作为参照。事实上,自2014年之后,土地成交面积同比整体出现负增长,成交土地溢价率整体稳定在10%-20%区间左右,楼面均价在2015年5月后同比转正。
以一线城市来看,土地成交已经出现回暖,尤其在2015年5月之后,6月份北广深土地成交面积同比出现了一个小高峰,而上海反弹力量更强,5月土地成交面积同比增速出现高点。二线城市的土地成交面积同比存在分化,杭州和南京从2014年以来同比增速一直为负,同时武汉自观察期以来至少4年内土地成交面积同比增速一直保持以上的较快增长;重庆的拿地是在近3个月出现回暖,而成都大约在2014年4月起同比转正,但不同月份变化较大。
4、2015年4月后房地产开发资金同比转正,地产公司债地位愈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