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楼市市场分析

深度观察之保障房开工还是“被开工”?万亿资金哪里来?

时间:2011-08-07 11:55:30      字号:T|T 来源:
姓 名: *    性 别: 男   
电 话: *     备 注:
核心提示:   《瞭望》文章:注目保障房  作为“十二五”最重要的约束性指标之一,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正在大剂量注入到市场与保障严重失衡的中国住房市场,期冀释解深陷房地产倚重症的中国经济。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

   《瞭望》文章:等待《住房保障法》

  我国目前的保障性住房主要有6类。分别是以租赁方式提供的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以售卖方式提供的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以危旧房改造方式建设的国有工矿区、林区、林场、垦区、煤矿棚户区改造住房。根据种类不同,享受不同程度的政府资金、土地的补贴。

  对于目前多种形式的保障方式,住建部门相关人员向《瞭望》新闻周刊表示有其历史原因。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确立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保障形式,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一些城市推出了限价房,满足买不起商品房又没有资格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这部分人,再之后,为了满足没有资格租住廉租房但又无力购房的“夹心层”的住房需求,公租房应运而生。

  尽管有历史原因,但受访专家认为,目前来看,有的地方的保障性住房一定程度存在种类多、保障范围不规范、保障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特别是产权式保障与租赁式保障双轨运行,加上保障性住房供应退出机制建设滞后,导致保障对象和保障待遇差距巨大,容易形成“一年的核定享受一辈子的福利”,也容易出现寻租现象。建议探索以公租房为主,适时并轨廉租房的租赁住房保障方式。

  同时,专家指出,不应该迁就一部分住房保障对象拥有产权的心态,应逐步减少甚至取消产权式的保障方式,避免社会保障的对象反而侵占社会资源的现象。

  在现阶段,有专家建议,妥善处理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政策性商品房与其他商品房的关系,通过制度设计,避免这类住房上市交易形成的新的分配不公,逐步过渡到公租房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

  对“十二五”的住房保障的形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仍以实物保障为主,在此基础上逐步转向实物和补贴并举,再往后以租赁补贴为主。

  对于此种制度安排,上述负责人表示,这是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考虑的。先,目前看,我国住房数量仍然少于城镇居民的户数,住房市场的供求关系仍然是住房绝对量不足,“‘十二五’时期,必须增加住房供应,包括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才能使住房的保有量和居住人口的数量有一个基本的平衡。”

  他同时表示,等城镇化速度趋于平缓之后,再加上这么多年大量的住房建设,如果实现了住房数量等于或大于居民家庭的户数,政府就可以考虑通过补贴租金的方式解决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瞭望》文章:央地高层共商保障房

  资金从哪里来?用地怎么保障?这两个基本的问题从年初“问”到了年中。如今,尽管从全国来看,开工任务已经完成过半,但依然是保障房建设难题

  2011年新开工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任务,目前正处在一个攻坚克难的关键期。

  7月18日至25日,围绕这一既定任务,中组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行政学院共同举办了“省部级领导干部住房保障与房地产市场调控专题研讨班”。参加研讨的学员大多是这一任务的担纲执行人、各省区市主管保障房建设的副省长和国务院主管保障房建设的相关负责人。

  来自各地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管官员,暂时放下各自手中繁忙的工作,奔赴北京参加研讨,既源于对主题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也源于实际工作中的确遇到了难题。比如,各地建设进展不平衡、有的地区开工萝体过低等难题,亟待主政者们共商破解之道。

  而且,“如果问题不解决,即使今年的任务完成了,明年的又怎么办呢?”来自地方的学员们更想要“定心丸”。但在国务院主管保障房建设的相关部门负责人看来,无论是资金还是土地,中央层面的政策已经给足,关键的是地方是否将这些政策都用足了,更关键的是领导的重视程度。

  缺“钱”还是缺“重视”

  “目前,各个部门、各家银行都很支持地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筹措工作,各种文件、领导讲话的要求也都很明确,总体来看,政策层面没有问题,但从具体操作来看,出现了脱节现象。”来自中部某城市的学员指出,“除了信贷规模十分紧张,整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特殊因素外,政策法规对融资贷款的很多明文规定是硬性规定。”

  例如,银行贷款必须有4证,即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在他看来,难的是国有土地使用证,“因为现阶段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先涉及的是拆迁,拆迁就需要资金。但贷款又必须以土地使用证为前提,之前的土地证不灭失不能发新证。”

  针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欠账较多,城镇部分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3600万套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使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的约束性指标,作为开局之年的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量的目标定在了1000万套。

  这相比上一年几乎翻番的艰巨任务,大约需要总投资1.3万亿。其中,各级政府出资3800亿到4000亿,其余需要各地方通过银行贷款,筹集企业、个人以及社会投资来解决。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级政府的出资情况大致是中央政府出资1688亿,地方政府需要拿出2100亿。目前来看,截至5月,中央财政负担的资金已经下放了96%,“总体来看,基本可以开工和建设的需要。”

  但来自西部省区的学员直言,对他所在的基本算是吃饭财政的西部省区来说,三级财政各自分担,其中需要市县一级筹集的金额接近30%,对他们来说,“一次性的资金压力非常大。”

  “目前保障性住房的土地划拨性质,对作为投资主体的民营企业也形成了障碍,而且,民营资金追求,保障性住房低,回收慢。”上述学员表示,引入民营等社会资本,“目前基本不现实。”

  “廉租住房的建设资金政策明确规定从土地收益中提取,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房等由于可以进行产权交易,建设资金可以依靠市场来解决。”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学员指出,对于目前资金筹措困难的公租房建设来说,“关键是将来的租金成本能否覆盖建设以及管理成本,如果可以覆盖的话,银行资金是可以进入的。”

  现实中,银行信贷资金更多地还是通过土地抵押贷款的方式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这对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来说是一种成熟的融资模式,因为这些地方土地收储实施了很多年。“对地级市来说,因为前期资金匮乏,基本不具备收储手段,加上拆迁,资金更是难上加难”。西部省区的学员指出,“没有资金,不能储备土地,没有土地,无法贷款,资金难题‘头咬尾’,需要打破一个关节点来破解。”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学员认为,去年中央代发了2000亿地方债券,要求优先用于民生工程,但有的省根本就没有安排资金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今年的保障房建设任务的确很重,但从上半年财政收入超过30%的增长来看,对一个省来说,保障性住房所需的资金,如果真的重视,不是解决不了,不要过分夸大困难,“增加10亿、8亿的保障房建设投资,也就是几公里高速公路的费用!”

  “尽管目前信贷规模收缩,资金紧张,但地方可以将发行的地方债券优先用于保障房建设。”上述国家发改委学员指出,从4月份针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专项督察来看,“有的省只拿出2亿配套资金,仅占这个省省级收入的千分之二不到;另一个重点是,各地方是否把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政策都用足了”。

  “对地方政府来说,不但要考虑资金规模,还要考虑还款周期,还要考虑保障房建设周期过程中材料、人工等费用的上涨。”有学员争议说,“地方财政的盘子只有这么大,各条线都盯着,到底多少能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我们去争、去抢,建议中央明确划定一个将地方债券中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比例。”

【责任编辑:sysmanager】 Tags:

相关阅读

更多>>
  • 热点楼盘
  • 最新开盘
楼盘

楼盘名称 开盘价 位置 开盘时间
东营理想之城郁金 8300 新区 11-30
金基御景豪庭 10000 东城 11-30
新邦邦德小镇 18000 西城 11-30
广饶海通名郡 8000 广饶县 11-30
海通碧仙湖畔 10500 东城 11-30
恒大黄河生态城 起价6800 开发区 02-29
东营城市华府 6100 西城 05-01
凌上新街坊 8000-18000 东城 11-30
万达蘭园 一房一价 东城 11-30
悦辰国际 6700 东城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