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业再次掀起进军房地产业高潮,笔者认为,房地产业属于高利润行业,对资金周转速度快、存在大量沉淀资金的企业来讲,这确实不失为寻求产业套利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对那些经营质量不高、资金流动速度较慢的企业而言,进军房地产业却是“饮鸩止渴”,一旦经济形势发生变动,流动性不足将使家电和地产板块双双陷入尴尬,企业正常经营也就此陷入两难境地。
长期以来,我国家电业一直处于“规模大利润薄”的尴尬境地,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家电企业在产业核心技术上落后于外资企业,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端部分长期被外资把持。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家电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2%-3%,远低于国外家电业的平均利润水平。利润微薄的产业现状加快了国内家电企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量空间的步伐。为了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部分家电企业通过投资房地产等与家电业非关联性产业来追逐资金利益的大化。家电企业集体“不务正业”,正是对多年来产业利润微薄现状的一种集体反馈。
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楼市调控政策,但在高额利润驱动下,国内部分家电企业还是不断进军房地产业。总的来看,我国家电企业进入房地产业的方式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剩余资金进入地产战略,即用电子制造业创造的正向现金流寻找再盈利的出口,这实际上是制造企业创造的第二个产品———“滞留资金”在赢利。这些企业一般具备资金周转速度快、主业沉淀资金多等特点,他们一般将主业的沉淀资本投资地产版块,寻求利益的大化。在这一过程中,家电板块实际上充当了“银行”角色,而房地产业则做大了家电市场“蛋糕”。这样,地产板块与家电板块形成了一种健康的产融互动,地产优势成为企业家电板块优势的延伸。
第二种类型则是“借贷”豪赌型。这些企业将家电板块的资金挪用到房地产行业,通过“借贷”主业资本实现套利。一般而言,这些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较慢,沉淀资本也相对有限,他们进军房地产版块只能依靠银行借贷或主业“借贷”。事实上,这一运营模式存在着巨大运营风险,一旦外界经济形势发生变动,地产板块占用的资金不能及时变现,家电与地产两大版块都将面临现金流紧张的状况。从某种意义上讲,“借贷”进军地产板块与在股市上打新股是一种类型的,风险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