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住建委表示,今年北京将推出2万套自住型商品房,明年计划推出5万套左右,相关政策将于近日发布。此类住房价格比周边商品住房低30%左右,面向全市符合限购条件的家庭;购买此类住房后五年内不得上市,五年后上市收益的30%上交财政。
自住型商品房看似解决了不够保障房资格、又买不起商品房的夹心层的住房问题,实则不然,几乎可以断定的是,没户口没路子的夹心层肯定吃不到自住型商品房的甜美蛋糕,还是那句老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叶檀:自住型商品房是升级版经适房
自住型商品房不伦不类,既有点像经济适用房,也有点像限价房。与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相似之处在于:都限制了销售价格,满5年可以上市交易,部分上市收益归财政。不同之处在于:经济适用房、限价房都有户籍限制,而“自住型商品房”则不设户籍门槛。这类住房不伦不类,是因为看似商品房,但却以保障房的某些方式来管理。
如果是商品房,不应该限制销售价格,也不应该限制出售。正如业内专家所言,既然已经明确“自住型商品住房”是商品房的属性,那么限制出售与民法中关于个人财产方面的法规是相悖的。其实,限价房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在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住房供应体系应该分为两大类,即商品房与保障房,不应该出现“自住型商品房”这样的“四不像”。
当一个社会的市场与保障不分,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面对中国住房体系出现的混乱局面,亟需厘清管理思路,而不是继续添乱。笔者以为,中国住房体系理应分为商品房与保障房,中间不应该夹杂“四不像房”。保障房就分为廉租房和公租房,这既方便管理,也方便监督,由于没有产权可减少权力寻租。而商品房则应该通过税收、金融等手段依法调控,“有形之手”不应该过多去限制。
自住型商品房三大隐忧浮现
马光远:自住商品房挑战监管者能力
保障效率大幅降低
自住商品房相对廉租房公共投入更大,由于自住商品房的产权经过一段时期之后将归属于入住者,而廉租房则可以交由不同时期的不同租房者使用,自住商品房的保障效率因此大幅度减低。由于类似于经适房的自住商品房价格偏低,因此政府必须予以财政补贴,这意味着按照北京市目前的土地价格,当地政府投入数以亿计的补贴资金,将随着未来自住商品房的交易而一次性消耗完毕,显然这不符合让有限公共资金保障性大化的原则。
权力寻租难以避免
庞大的住房需求市场与有限的自住商品房房源形成了悬殊的对比。而自住商品房相对商品房的性价比,一方面可能催生各种内幕交易,这在以往各地经适房丑闻中早已验证。从报道来看,自住型商品房未来将采取摇号申请,这不免让人想起当初某地经适房摇号“九连号”的案例,看似随机严密的摇号程序,并不能杜绝权力过大的管理部门从中寻租,让开宝马的车主买到自住型商品房。
没有标准就没有公平
即使能确保这2万套自住型商品房全部落到真正的中低收入群体,但中低收入群体的概念很难真正厘清,到底多少收入算是中低收入群体,如月薪5000元在其他二、三线城市已不算低,而在北京恐怕一年下来都买不起一平方米商品房,因此理论上有资格购买自住型商品房的中低收入群体数量是惊人的。按照目前2万套的自住型商品房房源,意味着只有少数人能够成为幸运儿,更多中低收入群体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才有机会参与后续房源的申请,这难道不是在间接制造另一种不公?
网友不免会问,“自住型商品房”既然是怪胎,那政府为什么还要推出呢?这里,自住型商品房有两个“贡献”不可不提:一是政府的部分住房保障责任通过这类住房转移了。二是这类住房拉低了平均房价,减轻了政府的调控压力。
0546房产网(东营房产网):庞大的住房需求市场与有限的自住商品房房源形成了悬殊的对比,政府的部分住房保障责任通过这类住房转移了,减轻了政府的调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