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投资房地产比做钢贸生意赚得快多了,我们问银行借了钱就去投土地、商铺、办公楼、整层物业、别墅。”上海某大型钢市一钢贸企业总经理陈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找银行融资的名义是“生产经营项目”,但后钱都用去炒地炒楼了。陈先生的个案,道出了银行房贷压力测试存在的隐性风险。
上周五,在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表示房价下跌50%银行的贷款仍能收回本金之后,不少银行业、贷款企业和房地产业人士告诉记者,在银行压力测试中,各银行的“隐形”房地产贷款是否都被纳入监控,将对其结果的真实可靠性产生直接影响。
陈先生对于钢贸企业当年的融资能力很得意,“我们做大宗商品的,可以提供抵押物,有质押担保、有互保、有联保还有市场担保,加上资金流又大,银行抢着借钱给我们。”
上周五,刘明康表示,目前我国房地产的银行贷款在10万亿元人民币以上,这一数据应来源于《2011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据此数据,截至三季度末,房地产贷款余额数字为10.46万亿元。有银行业内人士指出,在考量房价下跌对银行的影响时,除了以上的10.46万亿,还有其他的“涉房”类贷款,即用各种非房贷名义贷出、通过各种渠道周转、后流向了房地产市场的贷款,以及那些初始就以房地产为抵押物的贷款,而后者数目往往超过前者。该人士表示,名义上的和实际上的“涉房”贷款总额,“保守估计也有20万亿”。这也就是说,通过各种渠道曲线“涉房”的贷款应不下10万亿元。
“银行肯定比我先死”
“房价跌50%我就跑路,但银行肯定比我先死。”某地产开发公司总裁高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做房地产商10多年来,他从金融机构回笼资金的办法已经升级过两次,如果他的资金链断了,那些“钱的源头”肯定很惨。
高先生说,10年前,他造完楼回笼资金的成本很小,只要“借人头”(收身份证)开虚假收入证明,就可以从银行“贷款买房”;2007年左右,这些初级花招被监管了,他和同行们纷纷走信托渠道,因此“如果房价暴跌,信托也要出大问题”。
当房地产信托也被叫停了以后,地产公司和银行一起开发了新花招。高先生透露,数月前,某银行为了“曲线放贷”给一家房地产企业而开出了银票,再由另一家有资金的银行对银票贴现。
上述信贷业务负责人也表示,房地产商急缺资金而愿意给出高利率,因此这类操作确实存在部分“灰色地带”,而据他所知,还有银行将对房地产商的“变相贷款”打包成理财产品置入资产池。这些做法,都可能成为房贷压力测试的盲点。
盲点在于系统性风险?
对于种种“隐形”房贷,某银行主管风控的高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早期一些银行在做压力测试时的确有遗漏计算以房产或土地为抵押物的一般贷款,但据他所知,此轮压力测试里,银行已经做出了调整。
但是,上述股份制银行信贷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鉴于以上“招数”的存在,银行的压力测试可能受到部分干扰。
除了“隐形”房贷可能的盲点外,上述主管风控的高层认为,房价下跌50%所带来的问题将不是静态的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压力测试可以估算的,因为“经济将会崩溃,系统性风险无可避免”。
此外,到目前为止,各家银行具体如何开展压力测试,对外界来说仍然是个谜。市场人士也曾因“各家银行披露的房贷压力测试数据相近”而怀疑结果的可信度。某股份制银行分析师曾对媒体指出,银行“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然后把模型往一个方向去做,后报给银监会的数据显示各家差不多,整个行业的数据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