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楼市活动看板

秦虹观点之四大转型备战地产后十年

时间:2011-11-09 11:51:52      字号:T|T 来源:
姓 名: *    性 别: 男   
电 话: *     备 注:
核心提示:   ● 提升产品品质:  适应住宅需求从偏重投资功能回归居住功能  ● 拓展开发业态:  服务型地产业态将成为楼市容量的新增长点  ● 转变开发模式:  从惟土地溢价到有利于资金周转的多元模式  ...

  ● 提升产品品质:

  适应住宅需求从偏重投资功能回归居住功能

  ● 拓展开发业态:

  服务型地产业态将成为楼市容量的新增长点

  ● 转变开发模式:

  从惟土地溢价到有利于资金周转的多元模式

  ● 创新开发融资:

  从单一的间接融资拓展更多的直接融资渠道

  2011时近年关,局部房价松动,楼市调控进入深水区。市场前景莫衷一是,宏观环境微妙多变,2012房地产何去何从?

  “当前房价的调整是宏观调控的必然结果,坚持调控不动摇是保持调控成果的关键。”11月2日,刚刚履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的秦虹女士,在接受《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专访时对当前市场形势如是分析。她表示,未来市场调整压力将持续增大,但属于结构性调整,这对房企而言意味着“生存压力与发展机遇共存”。

  过去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高速增长的黄金期,但未来内外部环境都不复存在,2011年必然成为行业发展分水岭。对此,秦虹提出了“提升产品品质、拓展开发业态、转变开发模式、创新开发融资”四大转型,为房企未来十年发展指引道路。

  房价调整是宏观调控的必然结果,未来的市场压力将持续增大

  中国住房:自10月以来,上海、北京等地一些楼盘开始出现明显的降价行为,你如何看待这种市场变化?

  秦虹:当前房地产价格出现调整是宏观调控的必然结果。

  目前对楼市影响大的是两类政策:一是以限购、限贷为核心的楼市调控政策,自去年国十条出台至今持续已近两年,其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二是以升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为核心的货币紧缩政策,虽然其出发点是为了应对通胀等宏观因素,但对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而去年整个房地产行业又处于扩张、增长的态势,全国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达到40%,为历年来高。随着今年货币相对收紧、调控持续从严,房企一方面急需现金流支撑在建项目,一方面又销售乏力难以实现回款,两者叠加,资金压力不言而喻,进而出现市场调整毫无悬念。

  中国住房:这一楼市价格调整的压力能否在明年得以趋缓?

  秦虹:从政策层面来看。先,房地产调控的方向并不会改变,目前的价格调整还处于结构性的调整,并没有出现一致性的变化,政策会继续保持和维护调控成果;其次,虽然中央提出"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但主要是指货币政策定向宽松,针对的是制造行业的中小企业,房地产行业恐怕无法受益。

  从市场层面来看,并没有出现楼市库存削减的迹象,反而由于去年新开工量比较大,目前仍处于库存持续增加的阶段,未来一段时间内销售压力还会增大。

  中国住房:当前国内通胀压力趋缓、经济增速放慢,保增长也被再度重提,这一切似乎与2008年有所相似,房地产市场是否可能因“救市”再度发生逆转?

  秦虹:目前的形势与2008年完全不一样。就外部环境而言,2008年我国一度用电量负增长,工业产值和出口快速下滑,GDP连续七个月下降八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出现快速衰减。但现在的状况是,全国今冬明春缺电约2600万千瓦,说明实体经济依然保持增长,加上就业率仍表现良好,出口增长比预期得要好,宏观经济相对乐观。

  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主要是受政策影响,并非外部环境所致。而且目前来看,企业的资金压力并不均衡,一些企业资金链很紧,但也有很多企业现金流健康。而在2008年,资金紧缺几乎是所有房企的共同难题。所以你说是否会重演2008年的情形,我认为几乎不可能。

  今年市场的特点是结构性调整,这意味着生存压力与发展机遇共存

  中国住房:如你所说,目前企业的资金压力并不均衡,并非所有房企都采取了价格下调的销售策略。

  秦虹:当前积极调整价格的主要有三类企业:类是由于此前超能力扩张,导致负债率较高,资金链特别紧张的企业,他们必须以价换量,企业正常运营;第二类是企业产品所处区域或定位多数属于限购范围,有资格购买的客户有限,只能通过率先降价争取客源,特别是高端住房产品,基本上卖一套房少一个客户,降价太迟届时可能无有资格的人可买;第三类企业本身并不缺钱,今年的销售业绩也不错,但它愿意以降价促销售,以换取更多的现金流,置换当前成本更低的土地资源或优质项目,为未来布局扩张打下基础。

  中国住房:那么这一轮局部性的降价,是否可能引发全国性的降价潮?

  秦虹:一方面,在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全国的房价上涨环境不再具备;另一方面,要发生全国性的普降目前并不具备充分条件。今年市场大的特点是结构性调整:有些城市成交量下降,但有些城市还在上涨;有些项目价格下调,但有些项目价格未变。因为一些企业的资金状况、产品状况以及发展战略,可能都不属于上述所说的三类情况,那么其并不存在价格调整压力,甚至可能以缩量保价的方式对冲市场变化———这是当前值得关注的新问题,可能导致未来市场供应缩减,进而增大房价上涨的压力。

  必须指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规模较大且发展不均,各地楼市情况不一,判断楼市调控效果也应区别对待,以房价大致的合理水平为标准,而不能以绝对的价格是否下调来判断。

  中国住房:但目前企业界似乎对未来的市场走势普遍比较悲观,甚至有企业正在丧失发展的动力。

  秦虹:其实房企面临的压力大小,与它处于什么市场、采取什么策略有很大关系。虽然目前市场销售压力普遍较大,但同样蕴含着发展机遇。当前的楼市调控政策,主要是对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进行封堵,以尽可能满足真正有居住需求的购房者,那么后者便是市场空间。今年我们也看到,在限购的城市中,中小户型的成交占比大幅度提高,说明购房需求依然存在,只是和过去发生了结构性变化,真正的刚性需求,特别是置业的购房需求依然旺盛。

  因此就目前来看,产品线丰富、区域布局均衡的房企,其市场运营风险相对较低,未来甚至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而产品线单一、布局过于集中的房企,特别是单一以高端豪宅住宅产品为主的企业,则可能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过去十年的房地产高增长态势必将不再,房企只能通过转型来谋求生存与发展

  中国住房:很多人将2011年视为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分水岭,万科郁亮近也提出房地产进入“下半场”,他认为市场格局已发生根本改变,企业应该积极应对变化。

  秦虹:房地产企业在未来必将进入转型期。

  过去10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处于高速增长期,从销售额和企业融资额看,10年增长了10倍,这主要得益于外部环境:先,住房制度改革将压抑了近50年的住房自主选择的需求集中释放到市场当中;其次,过去10年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快的时期;再其次,过去10年是我国城镇化速度快且有质量的时期;后,过去10年货币政策总体比较宽松,其中2009年因全球金融危机推出了更为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但今后10年,以上四个环境基本不复存在。,目前我国住房制度是反向调整,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而不是释放市场容量,部分城市的住房需求也已相对饱和;第二,政府有意识地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调结构为主;第三,城镇化依然有空间,但质量已在下降;第四,未来不可能持续过去10年高涨的货币发行量。

  这些外部支撑条件的变化,注定了我国房地产市场不可能保持过去10年的高增长态势。2010年,我国房地产销售总额是2001年的10倍,这种速度不可能再现。面对这种情况,房地产企业必须通过转型来谋求持续发展。

  中国住房:在你看来,房企应该在哪些方面转型才能适应未来的市场形势?

  秦虹:我总结了四个方面的转型,其中产品是不可回避的关键词。

  个转型是产品品质的提升。过去房企的核心竞争力是钱和地,但未来必将转移到产品品质上来。过去10年,购房需求大多为恐慌性需求、超前性需求、投资性需求,房子基本上属于“皇帝女儿不愁嫁”,但今后楼市政策的导向很清晰———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剩下的则属于自住性需求。对房企而言,产品的竞争力、服务的竞争力就很关键。

  值得业界反思的是,过去10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如此迅速,但真正有多少好产品面市?开发商为购房者多建一些好房子,为城市留下多一些的百年建筑,才是房企应尽的本职工作,也是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住房:住宅的投资属性被弱化,居住属性被强化,企业的生存法则也必然要发生改变。

  秦虹:是的。除了产品品质的提升外,第二个转型是开发业态的拓展。过去企业的开发业态比较单一,基本上以住宅为主,这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随着楼市调控深入,大量投资投机需求被挤出,住宅市场容量相对缩减,其他如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新型业态则空间巨大。未来的房地产产品,将不仅为了单纯地满足一般性居住,还将为人们提供旅游、消费等服务,这都是全新的市场发展机遇。

  但这里也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市场有需求,而你开发的产品是否能满足市场需求却是值得考虑的,还有相关产业是否支撑也是一个问题,如同商业地产开发是否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地产而在于商业。

  第三个转型是开发模式的转变。总结过去10年,房企的盈利模式根本的便是土地溢价。过去10年,土地几乎是从计划价或零地价走到市场价,增值空间较大,但今后土地是从市场价到市场价,涨跌都由市场决定,这就非常考验企业的综合开发能力,要求房企必须找到有利于企业资金周转的任何一种开发模式。过去的条件支持单打独斗的开发企业,未来则可能要更多考虑联合开发的模式。

  第四个转型是开发融资的创新。过去房地产的融资渠道较少,货币政策也相对宽松,房企比较习惯于间接融资,主要是银行贷款。但今后,随着货币政策相对紧缩,房企必将考虑更多的直接融资,如股权、债券、私募融资等,和投资者一起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企业的转型是一个利益再调整的过程,当中必然会有企业受益,获得长足发展,也必然有企业失败,被市场淘汰。现在看来,企业并购、行业整合已初现端倪,这对行业的长远发展是件好事情。只有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才能产生更多的好企业、好产品,行业才能健康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sysmanager】 Tags:

相关阅读

更多>>
  • 热点楼盘
  • 最新开盘
楼盘

楼盘名称 开盘价 位置 开盘时间
东营理想之城郁金 8300 新区 11-30
金基御景豪庭 10000 东城 11-30
新邦邦德小镇 18000 西城 11-30
广饶海通名郡 8000 广饶县 11-30
海通碧仙湖畔 10500 东城 11-30
恒大黄河生态城 起价6800 开发区 02-29
东营城市华府 6100 西城 05-01
凌上新街坊 8000-18000 东城 11-30
万达蘭园 一房一价 东城 11-30
悦辰国际 6700 东城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