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楼市市场分析

惨淡楼市调控“无绝期” 房企断臂求生大盘点

时间:2011-12-15 20:45:32      字号:T|T 来源:
姓 名: *    性 别: 男   
电 话: *     备 注:
核心提示: 编者按  尽管目前尚不清楚各省房地产调控执行的具体情况,限购新增城市的名单也还没有确定,但调控继续从严的趋势已定。对开发商来说,最大的影响不是限购令,而是资金链。因为,限购令直接影响的是房地产开发...

编者按

  尽管目前尚不清楚各省房地产调控执行的具体情况,限购新增城市的名单也还没有确定,但调控继续从严的趋势已定。对开发商来说,大的影响不是限购令,而是资金链。因为,限购令直接影响的是房地产开发商的销售,销售下降意味收入减少,利润下降。这对于资金要求很高的房地产开发商而言是致命的。面对不断升级的“限”字令,转型已经成为传统开发商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

导读:

  存货量激增逾四成 逾三成房企上半年净利润下滑

  限购扩容大限来临 房地产上市公司何去何从

  严调控下 房企转型不再只是口号

  昔日“地”卖子求生 房企断臂求生大起底

  楼市调控“无绝期” 二三线房企弃房扎进矿堆里

  二三线房企改名涉矿“三步曲”

  存货量激增逾四成 逾三成房企上半年净利润下滑

  调控背景下,更多存货已渐成摆在开发商面前的一把双刃剑。

  新华社20日援引WIND统计数据称,截至8月17日,38家已发布半年报的上市房企中,截至6月30日存货从去年同期的2602.24亿元,大幅增加至今年中期的3762.06亿元,同比增长44.57%。其中,招商地产(000024,股吧)存货444亿元,万科1713亿元。19日晚间发布半年报的金地集团(600383,股吧)存货也达到605亿元。

  陈延彬介绍,存货一般是指在建的商品房和已建未售的商品房以及土地储备。

调控背景下,更多存货已渐成摆在开发商面前的一把双刃剑。

  杨晨青称,存货大幅上升,说明开发商资金压力很大,而计划销售周期也在延长。存货充足的企业,没有循环开发的压力,转化空间大。存货不足的企业,资金压力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称,根据新的土地储备除以2010年销售额,可以得出开发商的土地储备可开发周期。恒大、绿地等开发企业土地储备可开发10年以上,而招商、万科、金地等龙头企业的土地储备开发周期一般在5年左右。

  上述分析师指出,土地储备可供开发5至10年,表示公司较稳定,大部分房企都在这个区间。而高于10年,未来资金和开发压力相较更小。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则提到,现在现金为的策略占主导地位。谁拥有更多的现金流,谁就可以在市场扩张中游刃有余。土地储备是房企长期发展的重要要素,但在当前来讲,也需要采取高速周转策略来回笼资金。单纯拥有土地储备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离开了房产开发环节,只能说房企可以赚取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

  随着房地产上市公司上半年的成绩单发布过半,房地产行业在调控之下的生存图景逐渐清晰。

  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8月21日发稿,沪深两市122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中已有64家公布了2011年中期业绩。其中,29家房企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出现下滑,东方银星(600753,股吧)降幅大至;23家房企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出现下滑,占已公布中报房企总数的36%,其中凤凰股份(600716,股吧)降幅大至490.6%。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总监张大伟分析,从销售额、利润等指标来看,大型房企的销售业绩依然跑赢了市场大势,这意味着对于大型房企而言,由资金链断裂带来的被动降价的压力十分有限。

  此外,上市房企的资产负债率依然高企。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64家已发布半年报的A股上市房企中,有25家房企的资产负债率超过70%。其中,高新发展(000628,股吧)、中茵股份(600745,股吧)、宁波富达(600724,股吧)、分列前三,高新发展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4.7%。

  限购扩容大限来临 房地产上市公司何去何从

  住建部要求各地自报是否限购的大限已到。但是,在一些限购呼声较高的城市,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依旧浓厚。限购令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势在必然。

  对开发商来说,大的影响不是限购令,而是资金链。因为,限购令直接影响的是房地产开发商的销售,销售下降意味收入减少,利润下降。这对于资金要求很高的房地产开发商而言是致命的。一旦资金链断裂,就意味开发项目崩盘,开发商也就走到破产的边缘。

  据统计,已公布半年报的38家上市房企期末存货从去年同期的2602.24亿元大幅增加至今年中期的3762.06亿元,同比增长44.57%。对于上市房企而言,宏观调控将使其资金链更加紧绷,多家小型上市房企上半年均出现经营性亏损。

  虽然大型房地产上市公司可以支撑一阵子,但是长期来看,无论是库存还是资金都会面临不小压力。

  因此,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出路只有两条:一是转型;二是练好“内功”,从数量增长型为主转为性价比提升为主,否则将面临淘汰的危险。

  事实上,近期,又有一些房地产公司悄然转型进军矿业。新湖中宝(600208,股吧)股份有限公司以总额为64283.45万元的资金受让内蒙古某区的煤炭探矿权,该矿的煤炭资源量达到116879万吨;北京华业地产(600240,股吧)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告表示,将以资金出资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托里县设立全子公司,并投资金额不超过35000万元,用以收购金矿等矿产资源、探矿权及矿业公司股份;莱茵达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贵州黔南华益矿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取得该公司35%的股权,转让价为175万元,从而取得山湾矿区的探矿许可权。

  其实,在100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中,去年就已经有近20家的上市房企开始进入到矿产行业,占据了上市房企总数的1/6。在这些企业中,大部分以中小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主,其中就包括了中天城投(000540,股吧)、绿景地产、中珠控股(600568,股吧)等等。对这些公司而言,转型虽然是被迫的但是实属明智之举。

  严调控下 房企转型不再只是口号

  调控背景下,转型已经成为传统开发商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

  对于上半年部分房企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不少开发商昨日纷纷表示,凭借土地开发,拿地-借款-开发-销售的简单运作方式,已无法支撑上市企业的业绩保增长需求。

  某位开发商甚至戏称,现在摆在上市企业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转型,实现多元化产业布局;另一条就是卖掉优质产业,然后卖壳,从此退出房地产行业。

  北京世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仝即称,过去简单地拿地、盖房、预售、回钱,产生利润的模式已经不存在了。房企现在先要降低发展速度,做好手中的住宅产品,同时适当开发综合性商业项目。

  某业内人士总结道,此轮调控将导致两个趋势,一是使单一的商品房市场裂变成商品房和保障房的双轨制市场,二是普通住宅的去投资化。房地产融资将从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转向信托、基金为主的直接融资。房地产投资将告别“炒房”进入理性投资时代。商业地产和非限购的三线城市住宅将成为资金追逐的下一轮热点。

  商业地产早已不是什么新事物。龙头房企中,万科、金地、招商、保利等多次公开表态,要增加在商业地产的布局。但难度并不能仅靠决心消除。

  某港资企业开发商分析说,商业地产可以为企业带来租金的持续收入,如果经营得好,还可以管理输出。这样可以弱化住宅市场调控及地价成本上升带来的风险。但是,不少传统开发商并不具备开发商业地产的条件。比如不少企业的负债率高达80%~90%,在如此高负债率的情况下,再大量投入开发周期较长的商业地产,如果经营不善,无疑把企业带入更为危险的境地。

  事实上,部分意在转型的传统开发商,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万通此前就曾宣布将效仿凯德模式积极转型。金地集团也强调,要打造一体两翼的发展模式,即以住宅业务为核心,以商业地产和金融业务为两翼。

  传统住宅市场,开发商当然也不会放弃。有开发商判断,在传统住宅开发方面,开发商将更注重在一些欠发达区域的布局。

  昔日“地”卖子求生 房企断臂求生大起底

  眼下,管理层随时准备给涨势凶猛的房价再降降温,二三线城市限购令落地为期不远,而房产税扩大试点等后续政策山雨欲来。面对更为残酷的生存环境,中小房企依靠卖地、卖股权、高利贷饮鸩止渴,在困境求生。

  大龙地产之昔日“地”卖子求生

  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苦日子太难熬了!连名震京城的“地”大龙地产(600159,股吧)都要转让旗下子公司以求自保。8月16日大龙地产发布公告称,旗下公司持有的北京京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93.45%股权及债权以8.2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北京春光置业,这一交易将对公司本年度利润增厚约3.61亿元,同时公司将退出北京府井(600859,股吧)(600859)西部会馆项目的开发建设。

  府井西部会馆项目正是京洋公司的主要资产,也是大龙地产当初吸引私募基金眼球的核心资产。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主要是为了缓解资金压力。面临巨大资金压力的中小房企,现在纷纷卖地、卖股权自救。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网站上,近期处于挂牌转让期限内的项目涉及融资的达209起,其中房地产项目23起,位列。自5月中旬以来,弘业股份(600128,股吧)(600128)、建发股份(600153,股吧)(600153)、宏达股份(600331,股吧)(600331)等公司争相转让房地产股权。

  在2009年房地产“小阳春”里,大龙地产以50.5亿元天价竞得北京天竺开发区22号住宅用地,终成交楼面价格高达30000元/平米,一举摘得当年北京“地”。然而不到3个月,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就撤销了大龙地产22号住宅用地的资格,且对2亿元竞买金不予退还。对于大龙地产这种区域性房企来说,被罚没的2亿元资金可是不小的数字。记者发现,在其净利润增长快的2009年,其全年实现的净利润也不过3.38亿元,2亿元的金相当于当年净利润的60%。

  更雪上加霜的是,全国性的房地产重拳调控再次袭来,这令大龙地产旧伤未愈再添新伤。资料显示,公司预期要为西部会馆项目投资11.4亿资金。而即使目前举全公司之财力也无法继续开发,因为房地产再融资被叫停,而通过借债来开发此项目风险又极大,忍痛割爱无奈地成为终选择。

  大龙地产终变“大蛇”,反映出房地产行业性的“缺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7月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杠杆率已经跌至2.48的历史低点。

  华丽家族之为大股东高位出货造礼花

  在房地产板块一片凄风苦雨中,华丽家族(600503,股吧)股价倒表现得风光无比,年初以来其股价实现了翻番。7月15日,华丽家族披露中报显示,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59亿元,同比增长88倍,同时还慷概地推出了高送转预案,拟每10股送6股派0.7元。

  然而正是集万千利好于一身的这家公司,其大股东上海南江(集团)有限公司在其中报公布后疯狂地套现。就在7月18日解禁后,南江集团多次通过大宗交易和二级市场抛售,短短数个交易日内持股份额从55.83%下降至45.83%,以当前的股价计算,合计套现约10多亿元。更为蹊跷的是,在南江集团大手笔减持之时,几位公司高管却主动站出来表示要锁仓6个月不减持。有业内人士指出,大股东若真支持公司发展,完全可以在公司需要资金发展时暂不分配。而高管在此时锁仓延期减持,更多是稳定二级市场信心,利于大股东高位套现。

  事实上,华丽家族中报也并非真正“华丽”,诱人的高送转方案是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亏损背景下推出的。记者发现,华丽家族净利润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仅为-2540万元,同比下降37.98%,而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是出售上海弘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31.5%股权后产生4.76亿元收益。公司此时扮靓业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为股东限售股解禁做准备。

  此外,华丽家族近两年来还不断跑马圈地,进入市场热门行业。今年6月,华丽家族收购了海泰投资部分股权,进军生物医药领域;去年10月,公司耗费5.5亿收购了华泰长城期货40%股权,自此有了期货概念。经过一番折腾,流通盘5亿股的华丽家族就拥有了生物制药、期货及高送配等多重题材。

  热门题材、华丽中报、慷慨送转、高管锁仓,一切都配合得那么天衣无缝,为大股东南江集团高位出货制造出了炫目到令人晕倒的礼花。

  中珠控股之转让重组资产救“穷”

  中珠控股近日公告,截至8月5日,公司出售北京世纪中珠置业有限公司(简称北京中珠)51%股权的工商变更手续已经完成,并在8月8日确认了该笔2亿元的转让收益。业内人士称,这是上市公司在调控中的无奈之举。

  2009年在中珠控股的前身ST潜药重组时,已经成为大股东的珠海中珠股份做出承诺,在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2009~2011年的净利润不少于1.46亿元,1.67亿元和0.86亿元,否则将以现金或送股方式补偿股东。但记者发现,除中珠控股2009年净利润略超预期外,2010年净利润只有7376.52万元,仅是承诺数额的44.18%。而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只有662.14万元,仅靠日常经营是难以完成任务的,公司将面临向股东补偿的尴尬局面。不过,在确认2亿元转让收益后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然而有业内人士质疑,北京中珠正是当年重组时注入上市公司的重要资产,中珠控股靠转让重组时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来达到盈利承诺,明摆着就是把广大投资人当猴耍了。

  楼市调控“无绝期” 二三线房企弃房扎进矿堆里

  曾几何时,楼市井喷,大批房地产企业登陆A股市场。然而,自去年4月中旬开始,楼市调控持续,证监会暂缓审批房地产类企业再融资等一系列重大措施,让大批房地产类企业再融资申请被否、借壳上市暂缓审批,不少二三线房企陷入困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沪深两市包括中珠控股 、华业地产等50多家公司陆续披露了投资矿业公司股权的有关事项,其股价也告别了去年以来"绵绵无绝期"的下跌,实现了咸鱼翻身。其中,涉足稀土矿的鼎立股份(600614,股吧)多时翻了三倍,华业地产前后涨幅也将近翻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上市房企2011年半年报后发现,目前还有一大批二三线房地产类企业已经陷入经营困境,公司将积极寻找发展新业务,不排除炙手可热的矿产投资将成为其中的一种可能。

  房企重组、再融资卡壳

  自2009年4月份中弘卓业集团旗下的地产业务成功地实现通过资产置换+定向增发实现借壳中弘股份(000979,股吧)登陆A股市场以后,A股市场基本上对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关上了大门;随后的2009年8月、11月,世联地产(002285,股吧)和南国置业(002305,股吧)通过IPO的方式登陆A股,成为了近几年A股市场房地产企业IPO的绝唱。

  2009年下半年证监会已经暂停房地产上市公司权益类再融资审核,无论是IPO还是再融资,房地产融资相关申请必须先征求国土资源部的意见,证监会需要在国土资源部出具审核意见后才会对房地产公司再融资进行终审批。

  受调控政策影响,除了ST东源、新华联(000620,股吧)等存量借壳上市项目幸运地审查放行外,包括ST兴业等40多家涉及到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再融资的项目全部暂缓审批。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9年7月以来,已有近20家房地产企业借壳重组方案未获审批或已被否,相关申请也基本划了句号。还有60多家上市房企的再融资计划因审核门槛抬高或股价跌破拟定增发价而无法成行。

  比较一致的预期是,楼市调控政策短期内是不可能放松的,而房企重组和再融资开闸短期内也基本无望。

  在这种背景下,不少上市公司在重组相关事项过期后被迫申请撤回资产重组的申请文件,其中原拟房地产业务借壳的ST兴业在2010年6月份撤回重组申请的同时,决定转型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和矿业等领域,公司名称也同步撇掉了 "房地产"的帽子,今年6月份又悄悄申请更改了行业类别,为下一步的转型做好前期准备。

  去年以来,有十几家涉及到房地产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或修改经营范围、或增加经营范围、或修改行业类别、或剥离处置地产业务资产,甚至还有多家上市公司通过更名的方式完全撇清了与房地产的渊源。

  对此,东北一家房地产类上市公司董秘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凡是涉及到房地产业务,就没有办法再融资,重组申请也很难通过。所以比较普遍的做法就是先剥离地产业务,彻底撇清跟房地产的关系,后续的重组转型事项才能获得监管层的认可。

  多家二三线房企谋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市场再次预期二三线城市楼市限购政策即将出台。可以看出,地产调控非但没有放松,还有加码的迹象。

  根据国家统计局8月18日发布的房价统计数据,今年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环比价格下降和持平的有31个城市,接近一半。与今年2月份相比,环比价格下降和持平的城市个数只有14个,调控效果逐步显现。但7月份价格同比下降的城市只有1个,而从2月份以来,价格同比下降的城市个数多时候也就3个。显然,与2010年相比,目前国内房价还在高位运行,调控效果还是初步的。

  大量二三线房地产类企业因资产规模相对较小,在持续紧缩的调控过程中已面临更为显著的经营困境。

  根据近期陆续披露的2011年半年报,已披露的15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中,有8家预计今年三季度净利润大幅下滑,并且下滑幅度均在50%以上,大下滑幅度高达312%,而7家预增的房地产类上市公司中的很多公司盈利来源并非房地产业务。

  其中,广宇集团(002133,股吧)预计今年三季度净利润下降30%~50%,滨江集团(002244,股吧)、嘉凯城(000918,股吧)和高新发展等公司的降幅均在80%以上,还有国兴地产(000838,股吧)、海德股份(000567,股吧)、津滨发展(000897,股吧)等公司下滑幅度也都在90%以上。同时,由于业绩大幅下滑,高新发展、国兴地产预计今年三季度净利润将亏损超过1500万元,津滨发展则更是亏损高达1.2亿~10亿元。

  实际上,不少房地产企业正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

  据的统计数据,按照证监会分类的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去年年报时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33%,平均销售毛利率为39.45%。而在今年已经披露中报的房地产类上市公司中,上述两项指标则分别为5.80%、43.13%。剔除特殊公司因素,实际上均出现了大幅下降。

  同时,银根持续紧缩之后,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也已经捉襟见肘。据的统计数据,按照证监会分类的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去年年报时平均速动比率为0.87%,平均流动比率为2.17%,但是在今年已经披露中报的房地产类上市公司中,上述两项指标已经分别下降至0.58%和1.64%,二三线房企下滑尤为突出。

  此外,大量二三线上市房企高度一致地提到楼市调控政策对公司经营带来的巨大压力,同时普遍预期调控政策短期不可能松动,甚至还有不少公司提出下半年将积极寻找发展新业务,增加收入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二三线房企改名涉矿“三步曲”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目前监管层对涉及到房地产业务的上市公司重组、再融资都暂缓审批。因此从去年以来,不少上市房企选择转向能够保值、增值的资源领域,寻求矿产投资机会。

  总结很多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的转型过程,往往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准备。

  步:变更、增加经营范围

  6月1日,万泽股份(000534,股吧)董事会通过了增加经营范围的议案,拟在目前公司以房地产经营为主、电力生产为辅的经营格局下,增加经营范围,进行矿产资源的投资、开采等业务。此消息一经公告,引发市场对其“涉矿”概念的无限遐想,6月7日、8日,万泽股份股票连续两日涨停,但公司在《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核查公告》中表示,控股股东没有涉矿资产,公司目前对矿业资源类投资工作处于前期考察调研阶段,同时也正通过控股子公司深圳市万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向社会招聘矿产及地质相关人员,目前公司尚未进行有针对性的实地考察,不存在意向交易目标及协议洽谈项目,未开展实质性洽谈工作。

  但随后,在一份澄清公告中,虽然否认大股东万泽集团要开发毕节市14亿吨磷矿的说法,但万泽股份又透露,6月19日,万泽集团林伟光董事长代表万泽集团与贵州省毕节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投资合作框架意向书。这让市场仍然对其涉矿产生联想。

  另一家代表企业是中珠控股。中珠控股通过修改经营范围,向市场宣告了“涉矿”的打算。

  中珠控股5月26日对外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提高中珠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续发展潜力,更好地回报全体投资者,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经公司研究决定,在目前所涉及的房地产和医药两大行业之外,公司拟增加经营范围,进行矿产资源的投资、开采等业务。包括但不限于:黄金矿产勘查、开发(采、选、冶);有色金属(含稀有稀土金属)矿采选、贵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含稀有稀土金属)冶炼、贵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合金制造、有色金属压延加工,有色金属产品的收购、加工和销售。公告发布当天,中珠控股一字涨停。

  第二步:买矿、勘探阶段也照单全收

  既然已经迈出了增加或修改经营范围这一步,接下来就是四处寻找合适的矿产资源,采用现金的方式直接收购部分或全部股权,但不少被收购的矿企还没有正式生产经营,甚至有些还在勘探阶段。

  早在4月22日,贵州上市公司中天城投对外发布公告称,组建参与贵州省煤炭资源整合主体。据披露,中天城投拟出资4亿元,占注册资本的80%,与关联公司贵州联和能源清洁燃料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负责对贵州省范围内煤炭生产企业、所涉矿区的并购、重组、整合、勘探、开采、深加工等,充分利用贵州煤炭资源优势,实现对贵州省煤炭资源整合。

  公开资料显示,在矿产资源方面,中天城投公司与贵州省地矿局地质大队合作,从事遵义市红花岗区小金沟锰矿的勘探及开发,截至2011年一季度,锰矿勘探已完成90%,探明储量1863万吨。煤矿方面,公司对于野马川煤矿和疙瘩营煤矿仍处于勘探阶段,预计可开采储量在2亿吨左右。

  随后的5月12日,山东中润置业集团旗下的中润投资(000506,股吧)(000506,收盘价13.23元)也对外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中润矿业与山东博纳投资有限公司,以1.17亿元受让湖北三鑫金铜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国黄金四川公司共同持有的四川平武中金矿业有限公司股权和6190万元债权,以及湖北三鑫持有的西藏中金矿业有限公司股权,谋求“房地产+矿产投资”双主业格局。

  此外,西藏城投(600773,股吧)(600773,收盘价20.20元)8月9日公告称,2010年11月19日,公司与上海北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西藏金泰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孙建义、西藏阿里圣拓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协议,由西藏城投、北方集团合计支付交易对方结则茶卡盐湖补偿对价1亿元,取得结则茶卡盐湖61%的权益。

  鼎立股份的涉矿历程相对曲折。继2月份出资4000万购入岑溪稀土10%股权后,2011年6月2日,其与桂林恭城鑫盛矿业有限公司签署了 《股权转让协议》,协议约定:桂林恭城鑫盛矿业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桂林恭城鑫宝矿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以1.78亿元的价格依法转让给公司。不仅如此,鼎立股份还决定在取得桂林恭城鑫宝矿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后,对该公司按计划分期共同合计增资人民币2亿元,其中鼎立股份按持股比例将出资1.02亿元。

  但这一收购议案终却流产。鼎立股份2011年8月13日与广西辰徽置业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决定使用自有资金2000万元收购辰徽置业持有的靖西县金湖浩矿业有限公司51%股权。本次收购金湖浩矿业51%股权的主要资产为采矿权,根据对金湖浩矿业所拥有广西靖西县陇木金矿采矿权评估的结果,采矿权的价值为2370.97万元。

  第三步:脱掉房企外衣为矿业正名

  一家地道的房地产企业,如何变身为矿产企业?除了增加或修改经营范围、通过收购矿产公司股权的方式获得一定的矿产资源外,还有后一步脱掉房企的外衣,正式更名为矿业公司,跨进资源类上市公司的行列。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绿景控股(000502,股吧)、中弘股份在内的十几家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已经更改了公司名称和证券简称,彻底撇清“楼市”的关系跳进了“矿区”。

  中弘地产自2011年8月17日变更为中弘股份,同时经营范围增加矿业投资、股权投资、旅游投资、文化产业投资等,经营范围变更为“房地产开发,实业投资,管理,经营及咨询,基础建设投资,商品房销售,物业管理及房屋出租,公寓酒店管理,装饰装潢,金属材料,建筑材料,机械电器设备销售,项目投资”。8月13日,中弘股份公告称,为拓宽公司盈利渠道,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拟收购北京金朋仁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持汪清鑫兴矿业有限公司49%股权,依据对鑫兴矿业整体资产评估结果,经双方协商确定该部分股权转让价格为6000万元。

  绿景控股(000502,收盘价8.63元),原名绿景地产,8月3日重组失败复牌公告同时称,将名称变更为绿景控股,经营范围也变更为项目投资、矿产资源投资;房地产开发经营,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花木园林工程设计;旅游项目、高新科技产业、工农业项目和交通项目的开发。但该公司迄今未明确公告有矿产资源收购或入股计划。

  当然,房地产业务持续萎缩、矿产投资收入风生水起的创兴资源(600193,股吧)(600193,收盘价18.98元)更名显得名正言顺。该公司公告称,经上海证券交易所批准,从6月8日起股票简称由创兴置业变更为创兴资源,同时也将经营范围修改为“矿业投资,实业投资,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

  不仅如此,一些ST房企公司也加入更名行列,为接下来的重组转型逐步扫清障碍。如ST兴业更名为 “上海兴业能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ST当代也更名为 “山西当代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转型文化产业。

【责任编辑:sysmanager】 Tags:

相关阅读

更多>>
  • 热点楼盘
  • 最新开盘
楼盘

楼盘名称 开盘价 位置 开盘时间
东营理想之城郁金 8300 新区 11-30
金基御景豪庭 10000 东城 11-30
新邦邦德小镇 18000 西城 11-30
广饶海通名郡 8000 广饶县 11-30
海通碧仙湖畔 10500 东城 11-30
恒大黄河生态城 起价6800 开发区 02-29
东营城市华府 6100 西城 05-01
凌上新街坊 8000-18000 东城 11-30
万达蘭园 一房一价 东城 11-30
悦辰国际 6700 东城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