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2.chinanews.com/simg/hpic/2014/02-21/res08_attpic_brief-8917339.jpg)
![\](http://i2.chinanews.com/simg/hpic/2014/02-21/res11_attpic_brief-8917339.jpg)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鞠国坤
红星美凯龙收购吉盛伟邦,既是家居行业的大事,也是商业流通的大事,对于家居行业更是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大事。但这样一说,百货零售行业就笑了,就在新旧世纪之交,这个行业就开始大规模并购而组成集团公司,如府井百货、上海一百、广百集团,并早在三四年前就开始打造网上商城。
如此看来,家居卖场不过是重复百货零售的发展道路,不可逾越吗?不愿看到的是,百货零售凋零的今天,就是家居卖场的明天?尽管业界给予了很多的解读,不乏“拉开行业整合大幕”、“预示行业开始洗牌”之溢美之词,但都囿于这两个贴上了传统行业标签的企业的资源整合,除了一个看得见的国际家具村,一个巨大的建筑群体,没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间。假如本案的双方换成红星美凯龙与阿里,或百度,或腾讯,无论谁收购谁,那舆论就被整个口水淹没了。
红星美凯龙收购吉盛伟邦,业界也不乏提出了一些质疑或期望,就是两个巨无霸整成更大的巨无霸,就能克服传统业态日益暴露的劣势,就能抵挡电商的冲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10年世博会为上海的酒店、餐饮、百货等打了一支“强心针”,百货业同比增长15.6%,创下10年内增速峰值,但随后增速下滑,2012年甚至出现负增长。去年上海54家百货商场零售额为309.93亿元,仅增长0.2%,其中50家百货店和购物中心在元旦、清明、中秋、国庆为负增长,而天猫“双11”一天为350亿元,百货业也努力“触网”但效果不彰,甚至提出“面对面的销售会不会消失?”
专家给出的答案当然不会消失,但百货行业要发奋图强,如突出体验消费和个性化服务,开始转租楼为买楼,家居卖场完全可以“拿来”,但这只是延缓衰退的到来。如此看来,百货零售的后出路还是要“触网”,但专家也提醒,在电商平台已进入寡头竞争阶段,实体“触网”就等于100多年以前的夫妻店面对百货公司。
红星美凯龙收购吉盛伟邦,基于传统的消费体验很需要电商扩展,电商的扩展很需要传统的消费体验,终不是为了高端大气上档次,而是吸收专家给予百货行业开出的药方,再“拿来”一个“电商”,家居行业为什么就做不了沃尔玛,做不了宜家,一定要做成达·芬奇?期待家居行业既有淘宝网,也有庆丰包子铺。
0546房产网(东营房产网):家居卖场应该寻求新的道路,适应电商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