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通过查阅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不包括拉萨)、计划单列市、苏州等经济总量较大的市在内的40个主要城市数据,并对这些城市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进行排名后显示,长三角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3万元的城市主要位于中西部。
长三角富,珠三角低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长期以来作为反映一个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了解居民生活变化情况的基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公报,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
当然,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的差距很大。
这其中,上海和北京两大直辖市领衔各大城市。上海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据抽样调查,去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67元,比上年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0%。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962元,增长8.4%。
北京以52859元位居第二,与上海的差距仅为103元。京沪两大直辖市作为强一线城市,现代服务业为发达,而现代服务业正是高收入人群集中的行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平均工资高的三个行业(由于2015年分行业的数据尚未公布,在此先参考2014年的数据)分别是金融业10827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2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00797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9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8222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6倍。而这几个行业中,京沪又都是集中的地区。
2015年,总共有3个城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大关。除了京沪,还有苏州,苏州这一数据达到了5.04万。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五名中,除了北京,其余四个城市全部位于长三角,分别是上海、苏州、杭州和宁波。此外,南京和无锡分别分列第七、第八位。这些城市全部超过了4.5万元的大关。
相比之下,珠三角的几个主要城市要黯淡了不少。
高的广州以46735位列第6,深圳则位列第9。另外两个制造业大市佛山和东莞均为39700多,与同类型城市苏州、无锡、宁波、温州均有较大的差距。
那么,为什么珠三角几个城市会明显落后?
广东省政协委员、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对《财经日报》分析,人口与产业结构是两者差异的一大原因。在人口方面,这些城市的城镇常住人口都包括户籍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所不同的是,长三角城市的户籍人口占比更大,而珠三角城市外来常住人口占比更大。通常情况下,户籍人口的整体收入更高,因此长三角城市的收入水平更高。
根据标准排名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重点城市吸引力排行榜”,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大的10个城市分别是东莞、深圳、佛山、厦门、上海、北京、苏州、广州、天津、珠海。其中,莞、深、佛包揽前三。以东莞为例,户籍人口只有190多万,但外来人口达到640多万。
谭刚说,产业形态差异也是一大原因。江浙地区很多集体经济更为发达,也有很多大型的企业。集体经济比较规范,政府财政收入和老百姓从集体经济中所获得的收入会比较高。而珠三角私营经济比较发达,像出租房屋等财产性收入很难反映在统计数据当中。
一般而言,尽管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包括了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但在现实统计中,工资性收入占大头,而从事商业以及获取财产性收入方面,则体现较少。
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对《财经日报》分析,统计口径的差异是两地的一大差别。江浙集体经济更多,统计比较规范。而广东的小个体经济占比更大,统计不是很规范,小富即安的人特别多,想方设法隐藏收入。“这边的特点是比较低调,不露富,很多收入都是隐瞒的。比如广州作为商贸城市,很多人是一铺养三代,正式收入没有,但铺金又不会体现在收入当中。”
在产业结构方面,彭澎说,珠三角的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很高,比如广州作为传统商都,有很多专业批发市场,从事的就业人口特别多,但收入不是很高。“广东这方面的就业群体特别多。整体上看,长三角的就业素质更高一些。”
东北收入增速慢
从区域分布上说,不同区域的城市之间差别十分明显,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遥遥于中西部和东北的城市。
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京沪之外,大体上长三角收入高,珠三角次之,福建和山东的城市紧随其后。其中,收入前16名中,除了位居第13的长沙外,其余城市均来自沿海发达地区。
当然也不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都靠前,例如直辖市天津,去年的人均GDP达到了10.9万元,以省份算,位居31个省份位,超过了北京和上海。但去年天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34101元,不仅与上海、北京相差很远,而且还排在长沙、武汉、呼和浩特、沈阳、大连等中西部和东北城市后面,在40个城市中仅位列第22位。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产业结构的差异。例如,相比京沪以金融、互联网等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天津则是以重化工业为主。以工业为主的城市在居民收入方面显然不如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城市。
专家指出,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北方很多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例要比南方沿海发达地区低很多。尤其是一些地区主要靠投资拉动和能源消耗为主,而投资主体主要是央企和大国企,在做大产值的同时,老百姓的收入并没有与之同步。
中部6个省城相互之间差距也比较大。其中,高的长沙达到了39961元,正在逼近4万元大关,与不少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相当,比中部低的太原高出了1.2万元。
当然这一数据的背后,有强大的实体经济做支撑。数据显示,2006年长沙GDP总量仅位列全国第28,但到2015年,长沙GDP已跃居全国各大城市第14位,9年间上升了14位。这其中当地主打产业装备制造业、文化产业、医药、汽车等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以装备制造业为例,近年来长沙涌现出了三一重工、中联、山河智能等在国内响当当的装备制造企业。
中部的大区中心城市——武汉这一数字为36436元,在40个城市中位居中游的位置。合肥、南昌和郑州三个省会则在3万出头的水平,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下。中部低的是太原,位居40个主要城市的倒数第五位。
在西部城市中,昆明、成都和西安,这三城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城市的机场旅客吞吐量都位居全国前十名,第三产业较为发达,收入也相对较高。其他几个西部城市则比较靠后,其中,西宁以25232元位居倒数,兰州、重庆、贵阳、银川、南宁等也比较靠后。必须指出的是,作为直辖市,重庆的总人口接近了3千万,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若只以主城区计算,这一排名要靠前一些。
东北地区的四大城市中,沈阳和大连比哈尔滨、长春高出不少,长、哈两市这一数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然从收入增速来看,这四个城市的增速均比较低,例如沈阳去年收入增速只有7.1%,大连为6.8%,哈尔滨为7.5%,长春为6.6%,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列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
以能源化工为主的东北地区在经济下行的同时,收入上也被中部超过,在四大板块中垫底。
东北当地某发改系统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在产业结构上,东北的产业结构不太合理,重工业多、轻工业少,导致东北就业不足,人口流向南方。就业不足导致社会民生对财政的依赖度加大,经济发展难度加大。
在收入增速下滑的同时,东北的隐性失业问题也比较严重。去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东北“三省一区”就业、社保和收入分配形势调研报告》指出,东北部分企业近来一直处于亏损或开工不足状态,为解决人员过剩问题,大多采取了内部转岗、降薪等措施,隐性失业问题在部分行业和领域颇为严重,而在现行失业统计难以体现。
0546房产网(东营房产网):分地域来看,长三角还是属于全国富地区,珠三角主要指广东,山东现在已经是全国经济非常重要的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