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耕地质量,山东计划投入900多亿元,组织实施土壤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等6大工程滋养“疲劳的土地”。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耕地质量提升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作出具体部署。
据了解,2014年9月,山东安排7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在荣成、寿光、招远、高唐、历城5个县(市、区),先行开展了耕地质量提升试点。在试点中,荣成华峰果品专业合作社、正茂果蔬专业合作社改变了以往的种地方式,向果园里增施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
根据规划,像这样的土壤改良修复技术将得到推广。省农业厅生态处处长冷彩凌说,山东将对全省980万亩pH值小于5.5的酸化土壤进行改良,其中项目核心区12个县(市、区)500万亩,示范推广区10个县(市、区)300万亩,辐射带动区5个县(市、区)180万亩。在粮田、果园中施用有机肥和矿物源土壤调理剂,果园配套种植绿肥植物。对全省260万亩土壤盐渍化和土传病害比较严重的设施菜地进行修复,其中项目核心区31个县(市、区)130万亩,示范推广区17个县(市、区)80万亩,辐射带动区8个县(市、区)50万亩,施用高碳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并在核心区配套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
2014年9月,荣成崖西镇大山口、小山口和崖后村三个村小麦播种时,由政府统一采购的15吨农残降解微生物菌剂用在了3000亩地里。
规划提出,山东将在粮食、蔬菜、果品生产大县(市、区)推广应用农药残留降解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粮食作物实施总面积1700万亩,其中项目核心区20个县(市、区)800万亩,示范推广区19个县(市、区)500万亩,辐射带动区29个县(市、区)400万亩;蔬菜实施总面积900万亩,其中项目核心区9个县(市、区)400万亩,示范推广区9个县(市、区)300万亩,辐射带动区16个县(市、区)200万亩;果树实施总面积300万亩,其中项目核心区8个县(市、区)150万亩,示范推广区8个县(市、区)100万亩,辐射带动区9个县(市、区)50万亩。施用微生物降解菌剂,推广应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和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配套推广相应的高效施药器械和农药增效助剂。
另外,山东还将开展地膜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治理、重金属污染修复等治理工程。每项工程根据相关问题的发生程度、优势农作物区域布局和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分项目核心区、示范推广区和辐射带动区梯次推进。
冷彩凌说,5个试点县(市、区),通过向进行试点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专项补贴,吸引社会资金,推广示范相关技术。这一模式被规划采用,纳入规划投资范围的6类工程项目初步估算总投资933.69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资90亿元,自筹843.69亿元。这也意味着,水肥一体化、生物防治、双降解生态地膜栽培、秸秆饲料化等技术将迎来发展机会。
规划指出,到2020年,山东农业投入品基本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使用,农业废弃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农产品基本达到无公害标准,严重影响耕地质量提升的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0546房产网(东营房产网):山东耕地提质规划出炉,试点推广,有效带动,不仅有利于人们增收增产,还有利于促进土地可持续发展。